家里放口水缸是種生活智慧,阿邁瑞肯那邊顯然是沒有這種生活常識的,那么大的山火,愣是撲不滅。
這種規模的火災若是放在老毛哥那邊,分分鐘能出應急預案。
沒有水?沒有滅火設備?通通不要緊,直接上大殺器!
核寶貝在大火頭上那么一響,什么樣的大火都得歇菜。
聽著天方夜譚,但老毛哥真干得出這樣的事。
老毛哥那邊有個天然氣井田燒了兩年多,試盡了各種辦法,愣是沒滅到,最后老毛哥用了一顆30萬當量的小寶貝,23秒就徹底制服了大火。
不僅如此,核寶貝在老毛哥那不僅僅是個威懾工具,還是個實用工具,不僅用來滅火,像什么開運河、修水庫、采礦、探油田,老毛哥都玩過。
刷完水缸,唐植桐擔著水桶出去挑水,排隊的空檔,聽了個免費的八卦,是關于劉家的。
劉張氏給兒子從農村挑了個漂亮媳婦,雖然解決了兒子單身和傳宗接代的問題,但也為如今的困難埋下了隱患。
劉誠志和楚春雪結婚那會,四九城的戶口政策還沒有收緊,只要結婚就能落戶。
不過劉張氏不同意將兒媳婦的戶口從娘家那邊遷出來,因為楚春雪在那邊有地!
劉張氏對土地非常執著,也正是由于這份執著,她才成了地主。
劉張氏也有著自己的小算計,記吃不記打,她自己的地被分了,就想著借著兒子結婚這個機會,給劉家將楚春雪這點地保存下來。
想保存地,戶口就不能變動,于是楚春雪的戶口一直在老家,劉家每年給楚家點錢,楚家幫楚春雪種著地,每年給點產出。
其實有這種想法和做法的不止劉張氏,當時以“投親訪友”的名義留在四九城的人特別多,在11.8萬暫住人口中,“投親訪友”的占了60%的比例。
基于此,52年四九城進行戶口登記的時候,劉張氏沒有讓楚春雪落戶;56年四九城建立人口卡片的時候,劉張氏還是沒有為兒媳婦落戶,依舊登記為臨時戶口。
四九城嘛,自然是外地比不了的,只要不要求增加住房,無論是工作單位還是街道上,都不怎么管這些。
58年之前,雖然家家戶戶都有了糧本,但落實并不嚴格,反正糧食不緊張,給錢就賣。
當時雖然楚春雪沒工作,但劉張氏有私房錢、劉誠志有工資、呂德賢還不時找各種理由補貼一點,劉家的日子簡直不要太滋潤,劉張氏一度非常沾沾自喜,為自己能占到小便宜而高興。
好景不長,自打58年底糧票從花市這邊試行開始,楚春雪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難過,老家的地成了集體的,糧食得花錢從公社買出來,不過這都是其次的,真正要人命的是自打59年秋天起,公社沒糧了,買不出來了!
這時候,劉張氏慌了,想給楚春雪落戶,卻發現現在無法落戶了!
四九城人口日益增多,為了控制人口,戶籍卡的一年一比一年嚴格。
雖然沒有禁止農村和城市通婚,但四九城在控制城市戶口上加了一條規定,戶籍對上婚姻,只能向下兼容,無法向上兼容。
農村人可以嫁到城里,人能過來,戶口不行,不僅嫁過來的人不給戶口,連生的孩子也無法落戶。
城里人也可以嫁到農村,人能過去,戶口也能過去,但出去后再回來就難了。
劉張氏哭天嚎地賣過慘,呂德賢也幫著求過情,但楚春雪的事太清晰了,派出所壓根就不愿自找麻煩。
這小半年來,楚春雪的那份口糧都是從劉誠志從嘴里摳出來省下的,不夠的部分再從外面買,真?坐吃山空。
好在劉家明是城市戶口,因為當時劉張氏想依法炮制給孫子弄一塊地來著,楚春雪村里沒同意落戶,落戶里就得給地,村里沒那么多,也算是間接的救了劉家明一條小命。
劉家由于賠償自家雞的緣故,將為數不多的家底都掏了出來,還借了款,本不富裕的家庭立馬雪上加霜。
這不,沒錢買糧了,劉誠志直接理直氣壯的去呂德賢那邊借錢。
別人的傳,劉誠志也聽說了,所以才會在唐植桐那晚說“爺倆”的時候反應那么大。
劉誠志借錢的時候,聲音大了點,就被耳朵好的住戶給聽到了,這下子更加坐實了倆人“爺倆”的關系。
不過劉誠志無論是長相還是性格都神似劉張氏,僅憑長相無法斷定他與呂德賢之間的關系,準確答案還在坐牢的劉張氏那里。
“以后日子還長著呢,老呂能管人家多久?”
“嘿,劉家媳婦肚子里還有一個呢,等生出來更麻煩。偷雞賊能落下戶口,這個可不一定。”
“劉張氏不是判了半年嗎?等她出來,你說會什么樣子?她的好大兒可一次都沒去看過,到時候狗腦子都得打出來吧?”
“她怎么可能打自己兒?要打也是打兒媳婦。”
“也夠可憐的,白瞎了那個長相,要是找個好人家還能有好日子過。”
“哎吆~你怎么知道人家日子不好?兒子進去了,正好沒人打擾,晚上那動靜你是沒聽到,哎吆,那聲音,嘖嘖……”
討論聲越來越不正經,唐植桐裝作沒聽見,擔起接滿水的水桶往回走。
到了大門下,直接將水來了個偷梁換柱。
以前換水僅僅是為了讓家人體驗一把康麻子的待遇,現在是不得不換。
自來水這個東西,按道理來說應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眼下四九城即便干旱,也遠遠到不了南水北調的程度,但自來水質量就是下降了,不僅有雜質,喝在嘴里還有股鐵銹味。
鐵銹味乍喝會有點甜,但回味不太舒服。
唐植桐也不知道自己換水的這種行為會不會被張桂芳發現,發現再想辦法糊弄吧,反正家人健康第一。
來來回回擔了五次,唐植桐才將水缸裝滿。
洗把手,唐植桐開啟了曬太陽模式,偷的浮生半日閑,人間至味是清歡。
雖然清茶淡飯,但唐植桐愛極了這樣的日子。
雞圈里剩余的四只母雞在吃著張桂芳給拌的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