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拉倒吧,你也不賴,這是去干部學校進修了?”唐植桐剛才聽張新平提了一嘴“干部學校”,現在才顧上問。
“嗯,半脫產吧,在那邊學習一陣子再回市局正式上班。”武愛軍很為自己能去公安干部學校學習而自豪,臉上笑容不由自主的就露了出來。
“小武同志,人民人身財產安全就靠你保駕護航了!”唐植桐一邊朝武愛軍豎起大拇指,一邊不著調的開著玩笑。
這邊一顆煙抽完,張新平那邊帶著兩個板兒爺進了院子,搬家正式開始。
儲藏室不大,但里面塞的滿滿當當,從床底到頭頂,全是家當。
兩個人在里面轉身都困難,幾個男人開啟傳遞模式,一件一件的往外遞,先擺在外面,然后再歸類。
基本都是過日子的小件,大件就一張床,一個碗櫥柜,連個像樣的桌子都沒有,全家吃飯輪換著站在碗櫥柜旁邊用餐。
條件不可謂不艱苦,也正是由于這種艱苦,張新平才在春節的時候能分到安化樓的房子,要知道那時候公安市局還沒有提級,張新平還是個小科長呢。
不過眼下正好,張新平隨著市局升格水漲船高,漲得那部分工資足矣抵消房租,合著沒多花錢就能住比現在大得多的房子,自打他媳婦露面,臉上的笑容就沒斷過。
大件、不方便拿的小件、易碎的暖瓶鍋碗瓢盆都放在板車上,中不溜的件,哥幾個綁在自行車上,一趟就能搬完。
四九城對板車做了升級,更規整了,但載貨量變小了。
唐植桐瞅著兩個板兒爺瘦弱的身材,尋思著這很合理。
糧食定量是跟著工作性質走的,鋼鐵工人、軋鋼工人、煤礦工人屬于重體力勞動,定量頂格的多,但大街上這些下苦力的板兒爺、力本、窩脖吃什么定量還真不好說,畢竟有些只是個體,沒有組織可以依靠。
一切都收拾妥當,還剩下一個爐子和一些蜂窩煤,唐植桐見張新平沒有收拾的意思,問道:“張哥,這些不帶著?”
“對,打算送人。那邊有食堂,吃啥自己點,食堂給準備。24小時供應熱水,冬天有暖氣。爐子和蜂窩煤都用不到了。照我的意思,那些鍋也用不到了,你嫂子舍不得。”張新平很興奮,眼里充滿了對新生活的向往。
他去安化樓看房子的時候詳細了解過,樓里供應非常齊全,只要住進里面,壓根不用出門,家里的吃穿度用都能在里面解決。
“張哥,還是帶上吧。食堂不是24小時的吧?你偶爾加班到家總得熱個飯吧?”唐植桐見張新平有些被別人描述出的新生活沖昏了頭腦,趕緊開口建議。
安化樓是四九城的標志性建筑,更是自帶屬性光環,眼下剛入住肯定是得做足樣子,但接下來會如何,還真不好說。
“行,那就帶著。”張新平琢摸著也有道理,這才熄了送人的心思。
張新平兩個孩子,大的被張新平抱到了自行車橫梁上,小的被他愛人抱著,四個男人騎自行車先走,他愛人隨板車步行前往。
從這邊去安化樓整體上都是下坡路,無論是板車還是自行車,過去都不算費勁。
唐植桐遠遠的看過安化樓好幾次,近距離觀察過一次,但從來沒有看過里面,今兒還是頭一回。
隔著門往里看,就有一種不屬于這個年代的氣派撲面而來。
一樓大廳很大,大到能放下四排自行車還能行人通過。
“自行車放外面。”盡管四人的自行車只是放在樓門口,還沒有進去,安化樓里有工作人員提醒道。
“好嘞,我們卸下東西就推出去。”張新平沒有一點作為業主的硬氣自覺,陪著笑臉答應下來。
讓孩子看著東西,幾人放下自行車回來,踏進安化樓,拿著東西前往電梯。
電梯有兩部,是拉手的那種,在唐植桐眼里很復古。
“瞧見沒,居民樓里按電梯,四九城獨一份。”張新平頗為自豪的說道。
“這規格都快趕上會堂了。”程海看著眼前的建筑細節,很是驚訝。
“那可不,聽說這棟大樓是用建會堂剩下的紅磚一層一層砌起來的,質量好著呢。”張新平這時有了歸屬感,一個勁的夸安化樓的好。
“站上面能看到廣場嗎?”唐植桐東張西望,看看大廳和走樓道,樓道很寬敞,設計也很前衛,里面用落地玻璃門隔成好幾段,上方用的是玻璃吊燈,就跟水晶似的,哪怕不開燈,也很好看。
“能啊,一會到家站在窗前就能看到。”張新平樂滋滋的說道。
說話間電梯到了,里面有一套桌椅,椅子上坐個姑娘。
唐植桐看著直樂,來到這年代后還是頭一回坐電梯,也是第一次看到電梯管理員,飛機的上叫“空姐”,這個恐怕得稱為“梯姐”吧?
姑娘拉開電梯門,問道:“幾樓?”
“勞駕,八樓。”張新平說話依舊很客氣。
電梯不大,不到三個平米的樣子,再加除梯姐的桌椅,可用空間不足兩平米。
四個大男人再各自手里加上東西,還有一個孩子,一趟擠不下,唐植桐索性把東西往地上一放,選擇再等一趟:“你們先上,我等下一趟。”
“我也等下一趟吧。”看唐植桐沒上,武愛軍也選擇在旁邊等一會,他以前是坐過電梯的,對這玩意不稀奇。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