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曼月眉滿面紅光的回到第二艦隊旗艦之后,人類文明與赤焰文明、耐爾人、坤泰人、狗頭人組成的大艦隊正式啟航。
這是一支艦船數量達到一億八千萬的大型艦隊,其中各類型戰艦數量一億兩萬艘,居住飛船五千多萬艘,剩下的則是各種工程型、工廠型、生物圈型、運輸型等等種類的飛船。
<divclass="contentadv">按照航線,艦隊將在三十八年后,抵達下一個顆恒星,在那里稍作補給之后,繼續啟航,向著星空更遠處駛去。從銀河系大地圖上看,大艦隊航線的總方向是遠離銀心方向,與銀盤大概形成五十度角。
這樣的航線雖然看著向是離開銀河系,但實際上并不可能,要知道銀河系銀盤平均厚度有兩千光年,憑借人類大艦隊如今的航行技術想要跑出銀盤,沒個四五千年是肯定辦不到的。
宇宙是如此的浩瀚。
這段時間以來,人類看似東奔西走到處流浪,可實際上活動范圍也就在幾百光年范圍內兜兜轉轉,相比于十萬光年直徑的銀河系,真的不值一提。
在磁推的推動下,大艦隊如同幽靈般啟航,然后靜靜地沒入深邃星空。
這一次啟航雖說是有赤焰文明資料庫中提到的文明遺跡的原因,但因為信息太少,人類大部分人都沒拿所謂尋找遺跡當回事,就連岳淵也是如此。
他在給相關人員交代的話,也只不過是讓他們在大艦隊抵達每到一顆恒星的時候,稍微多出動一些探測器把目標恒星系里的星球都探測一下,同時注意一下是否有異常現象之類的。
在人類的觀念里,所謂遺跡當然是在恒星系里,文明遺跡嘛,要么是在星球上,要么就是依托星球而存在,哦,還有可能是戰爭遺跡,就跟自己和赤焰文明戰斗的那種。
基于這樣的理解,給相關負責探測信息的人員如此交代也無可厚非。
再者赤焰文明的資料也就提一句遺跡,是什么類型遺跡,可能是幾級文明遺跡甚至一點信息都沒有,就好像胡亂編造存放在信息庫的信息一樣,如果不是許多赤焰文明高層都知道這件事,人類肯定認為是胡編亂造,所以不重視也是情理之中。
抱著這樣的心理,以人類文明為首的大艦隊抵達了第一顆目標恒星,是一個普通雙星系統。
千萬不要以為太陽系是單顆恒星,就認為銀河系大多數閃耀恒星都是如此,實際上銀河系中大約有一半的恒星屬于雙星系統,三星系統大概占百分之十,剩下的是單恒星與三恒星以上系統。
此雙星系統中的其中一顆是一顆白矮星,另外一顆則是紅矮星,前者沒有自己的行星,后者則有十二顆行星以及二十幾顆矮行星。
顯然,這種分布是非常不平衡的,按照恒星演化理論,雙星系統之中每一顆恒星都應該有行星,且質量大的恒星,它的行星應該比質量小的恒星多。
而如此人類看到的卻是相反,不過這并不足以被判斷為異常現象,天文學家認為,這個雙星系統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應該是原本那顆大質量恒星發生過超新星爆發的結果。
原本它有行星,只不過在不知多少億年前,它親自用自己的大爆發,將自己所擁有的行星都吹走了,然后經過漫長的引力拉鋸,才變成如今這幅模樣。
不過雖說是如此,但人類還是本著來都來了順便找找的心思,按照程序出動大量探測器對每一顆星球進行探測。
結果不出所料,什么都沒發現。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