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數據之后,人類選擇對第五行星軌道上的行星進行首顆暴力開采礦物的目標。
宛如島嶼一樣大小的天琴號很快就來到這顆恒星附近,不過并沒有進入到這顆行星的遠近地軌道,而是來到他大概一個天文單位的太空之外,然后將那龐大的炮口對著這顆跟不知多少億年以前一樣緩緩繞著雙星系統的行星。
<divclass="contentadv">“曲速引擎已關閉,常規動力微調完成,天琴號已抵達目的地,距離目標一億六千八百三十二公里,戰艦姿態調整完成!”
“目標行星編號:紅白―5號行星。行星具體參數如下:質量8.7457*10的24次方kg,平均密度5998千克每立方米,直徑15560公里,公轉軌道.自傳軌道半軸長.”
“各功能設施運行正常,反物質能量系統定額輸出力場加速導軌已進入預啟動狀態!”
“殲星炮反物質彈頭已送入膛,殲星炮一切數據正常.”
“殲星炮已經準備就緒!”
天琴號里面,各部門的內通訊中響起了一句句播報,與此同時,天琴號的火控系統也鎖定了目標行星。
這顆行星比地球大一些,它的內核已經冷卻,是一顆死行星,行星表面也沒有大氣層存在,乃是宇宙中典型的巖質行星模樣。它的軌道上還有兩顆衛星,一顆是規則球形,一顆是因為質量太小的緣故沒有體現出規整球形。
人類打算一炮將之轟爆,然后再出動采礦船和納米采礦的小灰復制體,對它的行星尸體碎塊進行資源采集。很顯然,這是一種很粗暴的開礦方式,是把星球上的環境直接變成了如同太空中對小行星的資源開采那般,對于流浪型文明來說可謂十分方便。
不過也就像人類這種擁有殲星炮的文明才能做到。
“天琴號推進系統重新啟動,抗后坐力阻尼器數值正常.請全體艦員進入人體超頻模式.殲星炮開炮倒計時10、9、8、7、6”
一會之后,殲星炮進入的發射倒計時。
天琴號有兩個駕駛模式,一個是八千位駕駛員一起接入意識連接系統,以第三人稱視角開戰艦,這種模式十分方便,但一般是在作戰時才使用的架勢方式。一般情況下則是使用另一種駕駛模式,也就是傳統的多人配合操控模式。
此種模式其實跟三級文明的時候沒有多大區別,即每個崗位的人在人工智能的配合下負責自己的部分,這也是為何會出現各種語音播報的原因。
人類的殲星炮戰斗部是反物質,在炮彈中反物質作為戰斗部被強大的重力勢阱技術封存在炮彈頭部部位,從外形上看,炮彈看起來更像是一枚人類熟知的洲際導彈。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