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陛下三思!”
“暫息雷霆之怒,以國事為重啊!”
勸諫的聲音此起彼伏,幾乎全是反對立刻開戰的。
皇帝胸口劇烈起伏,看著下面跪了一地的臣子,氣得牙癢癢,卻又沒法子。
他知道這些人說的有道理。
血蹄軍是大周利器,也是吞金巨獸,一下子沒了兩萬,心都在滴血。
再打?拿什么打?
普通軍隊填進去多少才夠洛珩那幾十萬虎狼之師啃?
萬一北邊西邊再出亂子……
可這口氣,他實在咽不下去!
就在這僵持不下,皇帝憋得滿臉通紅,下不來臺的時候,殿外一聲通報救了場。
“報——陛下!靖.國漢王世子洛珩,遣使送來國書!”
嗯?洛珩的信?
朝堂上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
皇帝也愣了一下,強壓怒火,從牙縫里擠出兩個字:“呈上來!”
太監趕緊小跑著下去,接過使者手中的國書,畢恭畢敬送到御前。
皇帝冷著臉,一把扯開,目光掃過。
看著看著,他緊繃的臉色居然慢慢緩和了一點,雖然還是難看,但那股子要殺人的戾氣消了不少。
信上字跡倒是工整,語氣也算“恭敬”。
大概意思就是:邊境那次純屬誤會,底下人沒管好,發生了點摩擦,驚擾了上國天兵,實在不好意思(但一個字沒提賠償)。我洛珩對天朝上國那是心向往之,絕無半點不敬之心(但宋國地盤我是吃定了)。希望兩國能摒棄前嫌,以后繼續保持友好往來(你們別來找事,我也不去惹你們)。
通篇下來,看似請和,實則綿里藏針,既給了點面子,里子一點沒讓。
但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這封信就成了最好的臺階。
皇帝看完,沉默了片刻,把信往旁邊一扔,哼了一聲,聲音依舊硬邦邦,卻沒了剛才那股非要拼個你死我活的勁頭:“哼!算他洛珩小兒還識相!知道遞個話過來!”
他環視下方依舊跪著的臣子,順著桿子就往下爬:“既然他已知錯,朕身為上國天子,也不好太過計較,顯得我大周沒有氣度。”
幾個老臣互相看了一眼,心里都明鏡似的,趕緊順著說:“陛下圣明!洛珩既已服軟,我大周自當展現天朝胸懷!”
“正是正是!區區邊陲小國,僥幸得勝,豈能與我煌煌大周抗衡?陛下不予計較,已是天恩!”
皇帝聽著這些馬屁,心里那點憋屈總算順了點,腰桿又挺直了,找回了幾分“上國皇帝”的感覺。
“罷了!”他大手一揮,做出寬宏大量的樣子,“此次便饒他一次!就算他吞了宋國又如何?不過一隅之地,彈丸之國!我大周乃天朝上國,底蘊深厚,更有強宗大派鼎力支持!豈是他能撼動的?”
他越說越覺得自己有理,聲音也拔高了:“傳朕旨意,邊境各軍,嚴守關隘,暫不主動出擊。晾他洛珩也不敢再犯天威!”
“陛下英明!”群臣趕緊山呼,心里都松了口氣。這仗,總算不用打了。
一場眼看就要爆發的國戰,就在洛珩這封不軟不硬的“求和信”和大周皇帝順坡下驢中,暫時偃旗息鼓。
朝會散去,皇帝回到后宮,臉色又沉了下來。
貼身老太監小心翼翼地上前伺候:“陛下,您真信那洛珩是真心求和?”
皇帝冷笑一聲,眼神陰鷙:“真心?他那是緩兵之計!吃了這么大虧,折了兩萬血蹄,朕能不知道他憋著什么壞?”
老太監不敢接話了。
皇帝踱了兩步,咬牙道:“等著!給朕等著!等國庫緩過勁,等北邊西邊都安穩了,等朕再煉出更多的血蹄……朕一定要親手捏死洛珩那只臭蟲!”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