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coldwater》,他可是擁有完整母帶版權和音樂版權的。
唱片公司和版權發行公司能揣進兜里的每一分錢,他都是幕后的直接受益者。
<divclass="contentadv">自7月底單曲正式發行以來,包含美國在內,《coldwater》全球流媒體平臺的每周播放總量,就沒有跌破過3000萬。截止10月6日,瀚音樂錄得的流媒體數據已經超過了4.28億。
這意味著,光是這兩個月,瀚音樂旗下的maddecent就通過這首歌,獲得了至少192.63萬美元的收益。
去掉藝人分成之后,也有將近150萬美元在賬上留存。
考慮到熱門歌曲的長尾效應,未來《coldwater》至少還能為廠牌帶來這個數字兩倍以上的收入。
而這還只是流媒體一個環節而已,隨著冠軍單曲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與日常生活,越來越多的電影方、廣告商,甚至是購物中心和大型連鎖餐廳會選擇將《coldwater》加入他們的歌單以吸引顧客,由此,同步授權和公開表演授權的收入也會上升到七位數的區間。
換句話說,一首《coldwater》,就能為maddecent與控股的瀚音樂帶來千萬美元的收入。
考慮到這支單曲的制作成本,這些綠油油的美鈔,全都是凈利潤。
到這一步,哪怕再愚鈍頑固、再故步自封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韓易掏出3600萬美元收購diplo和凱文-庫薩特蘇股份的商業行為,是一次精明而富有遠見的戰略投資。
實際進賬的版稅和授權費,再加上母帶版權和音樂版權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便足夠韓易回本了。
甚至,如果一直持有到2020年之后,等華爾街開始大肆收購音樂版權,熱單的溢價升到最高時再出手,韓易不僅可以回本,甚至還能大賺一筆。
對于沒有備忘錄外掛的普通人來說,完成這一次投資轉手,就可以原地退休,享受余下時光里,漫長而悠閑的贏家人生了。
哪怕不去想那么遠,把《coldwater》的收益全部放在maddecent廠牌賬戶上不動,這筆錢也足以支持maddecent在不發行任何一首新歌的情況下,繼續運營五六年的時間。要是砍掉制作和宣發方面的工作人員,只留下最基本的運營維護功能,那maddecent甚至可以就依靠這一首歌,永遠生存下去。
一首冠軍單曲,就蘊含著如此巨大的能量。
而今年,公告牌的冠軍單曲,總共會有13首。
除了這一首屬于瀚音樂,其他的,都是三大音樂集團的資產。
往前倒推76年,自1940年7月27日公告牌發布第一份榜單開始,美國音樂工業里誕生的每一首冠軍單曲,幾乎都躺在這三個集團的版權庫里。
環球、索尼和華納在這一領域無可撼動的強大,以及韓易想要躋身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人家版權庫里數千首冠軍單曲,每年收入100億美元……哪怕有不停返現的獎勵機制,韓易又得花多久,才能從零到一再到一千,趕上三大的腳步?
另外,不要忘記,音樂,或者說二十一世紀的流行音樂產品,并不只有取悅耳朵這一種功能而已。伴隨著可視化內容的呈現,音樂同樣也可以成為像電影和電視劇一樣,給人帶來視覺享受的娛樂內容。
而這種音樂可視化內容,在網絡媒體的各類收益逐漸擴大化、正規化的今天,也可以為音樂集團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這就是mv。
音樂視頻,自1927年的歌舞電影《爵士歌手》開始,便是現代社會的娛樂消遣里,最受人歡迎的幾個類別之一。普通人喜歡聽用旋律譜寫的愛情故事,也喜歡看攝像機記錄的動人場面,更抗拒不了將二者結合在一起的視聽魅力。
這顆寶萊塢和迪士尼越澆灌越茁壯的搖錢樹,音樂工業自然也不會放棄。1974年,皇后樂隊驚世駭俗的《bohemianrhapsody》mv發布,這支風格龐雜的搖滾音樂,被廣泛認為是第一首全球熱門單曲,而它營銷策略的核心,就是其配套的音樂視頻。1981年,mtv仿效著皇后樂隊的成功,開始大批量地復制這一商業模式,讓音樂錄影帶的概念走入了千家萬戶,也成為了每個唱片公司苦心研究的宣傳利器。
那個時代,mv本身并不能直接盈利,唱片公司只把它當作一個純粹推廣工具,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網絡時代,持續到youtube被維亞康姆告上法庭的2007年。
眾所周知,youtube的本質,是一個視頻分享平臺,它本身并不產出任何內容,所有的視頻,都是由用戶創作并上傳。而這些視頻里,有很大一部分都使用了未經授權的商業音樂,或者是熱門單曲的翻唱視頻,或者干脆就是用戶盜錄的mp3文件。
于是,2007年,維亞康姆對google和youtube提起了一樁價值10億美元的訴訟,指控該網站允許用戶上傳和查看維亞康姆擁有的受版權保護的材料,從而“明目張膽”地侵犯版權。維亞康姆投訴稱,youtube平臺擁有超過150000個未經授權的維亞康姆節目剪輯,包括許多熱門電視節目的完整劇集,而這些視頻的觀看次數總計達15億次。
2007年的15億次。
余下冗長的法庭交鋒和立法對決不再贅述,直接跳到結果――傳媒巨頭沒能擊潰it新貴的鎧甲,反而幫后者套上了一層更堅固的護盾。google運用數字千年法案里的“安全港”條款為自己辯護,宣稱自己只是一個網絡平臺,不應該因為用戶的個人侵權行為而受到懲罰。最終,美國第二巡回上訴法院判決維亞康姆敗訴,影視公司和音樂公司,就此失去了快到嘴邊的一大塊肥肉――他們沒辦法直接從平臺那里獲得版稅收入了。
但為了安撫版權方,大獲全勝的youtube也做了一定的讓步。2007年,youtube宣布將開始啟動伙伴計劃,與符合其標準的用戶分享廣告收益。10月,youtube上線了contentid系統,允許版權方將他們的版權信息錄入到youtube的系統里,youtube將幫助版權方檢測上傳視頻中的版權內容使用情況,并根據版權內容使用的頻率,將一定比例的廣告收入從用戶那里分配給原始版權方。
雖然這樣做,影視公司和音樂集團能拿到的版稅,遠遠少于流媒體平臺,比如flix、applemusic和spotify支付給他們的版稅與一攬子授權費,但聊勝于無,至少,從現在開始,用戶免費觀看的mv,也能根據點擊量和互動率,獲得廣告分成了。
環球音樂、索尼音樂、華納音樂和阿布扎比傳媒,之所以會聯合建立vevo,就是看中了這一未來必將價值數十億的細分行業。
隨便舉個例子,賈斯汀-比伯的《sorry》mv,到2023年為止已經收獲了37億次觀看,根據youtube貼片廣告互動率的高低,這些免費播放,能為vevo和背后的defjam集團,帶來508.2萬至1270.5萬美元之間的分成收益。按照中位數互動率來計算,差不多是6539428.72美元。
而要是放在流媒體平臺上,37億次播放,起碼能夠為版權方帶來兩三千萬美元的收入,是youtube廣告分成的三倍有余。
對于維亞康姆和傳媒巨頭們來說,這種錯過了幾十個億的扼腕痛惜之情,可想而知。但對于三大音樂集團來說,這種分成模式其實并非不能接受,畢竟,他們能從pandora這種在線音樂電臺那里拿到的版稅其實還要更少一些,而且歷史上mv就沒賺過錢,現在能成為一個收入來源,已經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了。
于是,音樂版權方對音樂類視頻的寬容程度,比視頻版權方明顯要高一個檔次,而制作精良的mv,也開始逐漸成為唱片公司與音樂人著眼的增長點。
新生的瀚音樂,自然也不會錯過這一口雖然充滿缺憾,卻也足夠飲個水飽的深井。
《coldwater》這支由百威淡啤200萬美元贊助的2016年度主題曲,就是這家新生的音樂集團,在音樂視頻領域第一部頂級大作。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