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中層技術或管理人員的原始股購買份額沒有用完,即使自己錢不夠的,也能找到大量愿意接受代持的合作人員,將自己名下的原始股份額全部買出來。
但因為能買的比例太低,300多名p3/m3-p5/m5的中層職級人員購買的這部分原始股,占總股本的比例還不足1%。
再拿出25%的份額用于ipo上市,加上預留獎勵高管但還沒兌現的期權股,剩下的股份仍然在三分之二絕對控股線以上,足以保證哪怕上市后寶壇老窖仍然在陸家貴的絕對掌控之中。
雙職級體系、期權獎勵、原始股購買等等內部事情都陸續整理妥當后,全鴻飛領導的ipo團隊其他上市事項也準備得差不多,就等著證監會的發行批文下來,就可以進入路演推銷階段了。
1997年5月底,就在陸氏集團和寶壇老窖公司進行上市前的最后掃尾工作時,白酒行業爆出一顆陸家貴早有預料,但其他人沒想到的驚天巨雷。
去年年底還風光無限、豪擲3.6億天價奪得1997年央視標王的秦池酒業,被媒體扒了個底朝天。
《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秦池酒業被曝購買散酒勾兌!》
《虛假繁榮,秦池酒業標王廣告費拖欠,央視追債!》
《秦池酒業銷售假酒,欺騙消費者,陷入信任危機!》
一條條觸目驚心的報道,如同冰雹般砸向秦池酒業,核心內容直指兩點:
1、產能造假,品質低劣:秦池酒業本身產能不夠,為了滿足因標王效應暴漲的訂單需求,從川渝省、喀斯特省的小酒廠購買了大量廉價散酒進行勾兌售賣,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產品質量嚴重下滑,整條產業鏈都被記者給拍到了。
2、資金鏈斷裂,拖欠巨款:更致命的是,秦池酒業為了爭奪標王已經耗盡了流動資金,又為了擴大產能應對標王效應而背上了巨額債務,拖欠了一億多元的央視標王廣告費沒有及時結清。這導致央視方面也沒有為秦池酒業遮掩,反而默許甚至推動了關于秦池酒業假酒丑聞的傳播。
墻推眾人倒,媒體口誅筆伐,消費者群情激憤,那些原本被秦池標王廣告吸引,準備購買或正在銷售秦池酒的經銷商們瞬間慌了神。
停止進貨,甚至退貨,撇清關系。
秦池酒業在全國各地的銷售網絡,幾乎在一夜之間陷入了癱瘓,堆積如山的退貨單和停止合作的聲明像雪片般飛向秦池酒業總部。
之前還全國熱銷、供不應求的“標王酒”,短短幾天就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燙手山芋。除了不看新聞、不關注時事的少部分人群,大多數消費者都已經不可能花高價去買假酒了。
寶壇老窖公司辦公樓頂層,以前陸家貴就用過的辦公室,他也帶著周明易、李千授等人親臨公司,輔助全鴻飛進行上市前的最后準備工作。
秦池酒業的丑聞爆發后,唐健博拿著最新一期的《經濟參考報》,看完了上面秦池酒業的丑聞和下場后,他臉上難掩震驚:“陸董,這堂堂標王企業,怎么就這么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