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壇老窖的發行價方案報送到證監會和滬交所,果然引起了不小的爭論。
一些審核人員認為,15元定價過高,達到了寶壇老窖96年利潤的16倍市盈率,超過了滬交所8—14倍的市盈率指導倍數。
按這樣16倍的市盈率發行,很有可能上市即破發,嚴重影響滬交所市場形象。
“一個民企,市值150億?太夸張了,風險太大。”還有反對者這么說。
但支持者的理由更充分。
1、業績過硬:寶壇老窖是連續兩年的白酒企業銷售額和利潤第一,不愧酒業大王稱號;
2、增長強勁:1997年在沒有標王廣告效應的情況下,其銷量和利潤仍然逆市上揚,前景光明,證明了寶壇老窖已經深入人心的知名度和品牌信任度;
3、管理創新:技術崗+管理崗雙通道職級管理體系開國內先河,期權激勵、原始股購買制度都走在了國內企業前列,極大地激發了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和活力,這是無形資產;
4、市場認可:路演火爆,預購意向和總金額都遠超募資額,充分證明了券商、機構和大戶們對寶壇老窖的熱情;
5、領袖光環:實際控制人陸家貴的商業敏銳性、前瞻性、創新性等等,都是國內罕見的,他的領導力,是寶壇老窖公司巨大價值的一部分。
經過多輪溝通和據理力爭,加上國泰證券在背后游說,并拿出了詳細的數據和市場反饋報告,支持定價的意見最終占據了上風。
6月11日,證監會和滬交所正式批準了寶壇老窖的上市方案:總股本10億股,發行2.5億股(占比25%),發行價15元,募資37.5億。
拿到批文,陸家貴、周明易、全鴻飛、唐健博等人都既興奮又忐忑。
發行前的所有手續已經走完,接下來就是見證市場能夠真金白銀買他們股票的時候了。
6月12日,寶壇老窖公開招股正式啟動,除了陸氏集團及旗下各子公司官網宣傳外,全鴻飛、唐健博還一個個電話通知之前登記過的投資商,請他們前來認購。
15元的發行價超過了原先10元的預期很多,但轉折市國資委還是咬牙兌現了之前的承諾,多方籌措資金,花費7.5億認購了寶壇老窖5%的股份,并且簽署合約,將投票權、管理權等等都委托給了陸氏集團,只享受財務監督權和股東分紅權。
剩下的2億股,各大承銷商們本來打算要留5000萬股打算在上市首日放給散戶們打新的,結果沒想到招股階段認購太火爆,那些在路演期間就登記了認購意向的券商、投行、銀行、超級大戶們,如同聞到血腥的鯊魚,蜂擁而至。
各大承銷商的電話都被打爆了,柜臺被擠滿了,哪怕是15元的高價,也被投資者們哄搶,本來打算預留給散戶的5000萬股,都很快被搶走了一半,還剩2500萬股,占本次公開發行股票(2.5億股)的10%。
不是承銷商不愿意繼續銷售給券商、機構,而是證監會規定至少要留發售股票的10%給散戶。不然的話,這剩下的2500萬股,肯定也會被哄搶一空。
通過滬交所賬號報名、驗資、搖號、中簽、交割等一番手續之后,剩下的2500萬股也通過滬交所按發行價交割給了散戶們。
至此,寶壇老窖公司ipo階段按15元一股公開發行的2.5億股全部銷售一空,37.5億的募資資金全部到賬,扣除承銷商的承銷費,以及中間的一些其他費用后,寶壇老窖公司最終落袋36.7億。
媒體立即跟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