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雖然不知道陸氏集團的財務數據,不知道陸家貴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具體賺了多少錢,但這么龐大的資金流動,根本無法隱瞞。
很快,通過金融市場的資金流向、交易量、大額交易時間點進行綜合推測,一個驚人的結論開始在全球金融圈和媒體圈瘋傳:
“來自華國內地的陸氏集團董事局主席陸家貴,在1997年7月延續至今的亞洲金融危機中,通過做空東南亞各國貨幣和做多港股恒生指數,總體獲得了300億美元左右的巨額利潤。”
這個消息如同一顆超級核彈,瞬間引爆了全球輿論!
當晚,香江某高檔酒吧,幾個外資投行的經理人聚在一起,話題核心全是陸家貴。
“上帝,三百億,還是美元!”一個戴著金絲眼鏡的英國人猛灌了一口威士忌,“我們整個投行的總資金規模都沒他這次賺的利潤多,簡直太瘋狂了!”
旁邊一個亞裔面孔的經理人嘖嘖搖頭:“何止是瘋狂?簡直是搶劫!不,比搶銀行還快!聽說他最開始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日本就賺了兩百億,然后全部壓在了港股上,又賺了一百億。”
“最可怕的是他的時機和膽量,”另一個年紀稍長的美國人感嘆,“在所有人都恐慌拋售的時候,他敢巨資入場,聯合港府救市,做多港股,這份眼光和魄力,活該他賺錢。”
“聽說他內地只是個賣酒的?”
“賣酒的?呵,那只是他的第一家企業罷了,因為上市顯得市值高一些。其實他的保健品公司、物流公司、電腦公司、飛訊qq,都是國內頂尖甚至行業第一的存在。”
1999年1月初,全球各大財經媒體幾乎都被同一個人刷屏。
《華爾街日報》:“東方巨龍的財富神話,陸家貴如何在亞洲金融危機中狂賺300億美元?”
文章詳細分析了其操作路徑,稱之為精準而冷酷的金融閃電戰,每次建倉、平倉都堪稱經典,時機的把握沒有任何人能趕上。
《金融時報》:“從華國酒業大王到全球金融之神,陸家貴的點金神手!”
文章回顧了陸家貴從寶壇老窖到此次金融操作的崛起歷程,稱其為華國新商業力量的象征。
《亞洲周刊》:“新亞洲首富誕生?陸家貴身家或超400億美元!”
雜志封面采用了陸家貴某次公開活動上的照片,眼神銳利,背景是香港交易所的閃爍屏幕。
《香江經濟日報》:“揭秘護港英雄陸家貴在本次亞洲金融危機中的操作全過程!”
文章內容全面回顧了陸家貴從1997年7月做空泰銖,到最后保衛香江的全過程,文中頗多吹捧之詞。
內地媒體相對克制,但同樣充滿了自豪感。
《經濟日報》發表了長篇文章,稱陸家貴為“華國民營經濟的杰出代表,展現了新時期華國企業家的全球視野與金融魄力”。
而陸家貴家鄉的《喀斯特日報》更是頭版頭條報道,用了超大號字體標題:“我省企業家陸家貴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展現華國風采。”
內文詳細列舉了陸家貴在亞洲金融危機中的精彩操作和最終冠絕全球的超高利潤,語氣與有榮焉。
飛訊qq群、各大網絡論壇、bbs,以及剛剛興起的門戶網站上,關于陸家貴的討論更是熱火朝天。
在陸氏集團旗下的神舟網吧里,幾乎每一臺電腦前都有人在瀏覽相關新聞,空氣中彌漫著興奮的議論聲。
“我滴媽呀,三百億美元,這得是多少錢啊?簡直不敢想象。”一個戴著耳機的大學生猛地摘下耳機,對著旁邊的室友驚呼,聲音都變了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