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互聯網泡沫被戳破的時候,把互聯網高科技股票賣掉,買入黃金、美債等避險資產,然后將納指平倉,再反過來做空納指,等納指跌到谷底開始恢復的時候,又平倉反過來做多,并賣掉黃金、美債,再買入美國互聯網高科技公司的股票。
到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的時候,又這樣操作一次,哪怕只用5倍杠桿,加上對那些互聯網科技股和黃金、美債的投資,哪怕不知道具體的點位,只要知道大勢,也足以讓他的本金翻幾十倍了。
這就是之前白敬之讓陸家貴提高投資額,打通整個西南出海新通道,需要投資幾百億美元的時候,陸家貴都沒有拒絕的原因,因為他有足夠的信心,從外國金融市場賺到錢,用來投資國內。
史密斯提出現在納斯達克指數已經很高,互聯網高科技股票價格高漲,已經有了不少關于互聯網科技泡沫的論,市場上已經形成了擊鼓傳花的游戲,如果陸氏集團現在下場做多納指,有可能成為接盤俠。
但陸家貴知道大勢,自然不會怕,讓史密斯放心操作,他判斷互聯網泡沫游戲還會繼續漲,到漲不動或開始下跌的時候,他自然會讓平倉的。
全鴻飛和史密斯不再多,反正過去一年多亞洲金融危機中從6億本金賺到341億美元的恐怖操作,已經證明了陸主席敏銳的目光和戰略定力,他們只要按命令操作,拿著集團的期權,就是穩賺。
接下來一段時間,陸氏金融對沖基金開始了密集的操作,一方面在東南亞各國、日本、韓國等地方開始抄底因亞洲金融危機而價值被低估的優質資產。
另一方面,還有龐大的資金量涌向美國、英國,購入大量的互聯網高科技股票、黃金、美債,以及做多納斯達克指數。
經過亞洲金融危機300多億美元利潤的驚天操作,和空降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二、亞洲首富的報道,陸氏集團的資金顯然已經成為了全球金融專家、財經媒體的研究對象。
陸氏集團抄底東南亞、日韓優質資產大家并沒有放在心上,因為各個金融投資公司、對沖基金都在這樣干。
但陸氏集團沖進美國、英國,大幅入手互聯網高科技股、黃金、美債,并做多納斯達克指數,就令人不得不重視了。
陸氏集團的動作,證明了陸家貴這個金融之神對美國股市,特別是納斯達克相關互聯網高科技股、納指期貨的高度看好。
《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國際主流財經媒體對陸氏集團的操作迅速進行跟進報道,然后引得全球投資者也跟著陸氏集團購入美國互聯網高科技股、做多納指,更加顯著地推高了全球互聯網高科技泡沫。
陸家貴當然樂得如此,他現在的資金量太大了,加上杠桿足以影響股市走向,哪怕是美國的股市,藏都藏不住,只能利用大勢來賺錢,只要能保值增值、不虧就行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