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萬美元,8萬多元人民幣,對這些普通農村家庭來說,真的是巨款,無論是生活、孩子讀書、醫療、外出創業等等,都可以一步登天,擺脫貧困,邁入小康甚至是富裕生活。
兒子陸家貴對自己娘家兄弟姐妹的這個安排,也讓薛可芳臨老了,還在后家狠狠地掙了一大波面子。
薛可芳的兄弟姐妹、侄兒侄女們,來看望薛可芳、陪她聊天解寂的頻率都明顯高了許多。
“家貴這孩子,真是重親情重情義啊,我們都沾了光了。”
“打小我就覺得家貴不是一般人,聰明,有膽魄,但沒想到現在竟然發達到這種程度,而且發達了也沒忘我們這些窮親戚。”
“以后誰敢背后說家貴的不是,我肯定第一個不答應。”
各種贊譽和感謝的話,在陸家、薛家、何家內部彌漫,陸家貴的威望也在家族內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
這份家族信托基金,不僅解決了親戚們的經濟困境,也像一條無形的紐帶,將整個家族更緊密地凝聚了起來。
陸氏金融對沖基金的大手筆投資和陸氏家族信托基金的成立,通過各種渠道陸續被媒體披露,再次在公眾視野里引發了熱議。
國際財經界對陸家貴的操作評析越發深入。
“抄底亞洲金融危機后的各國低價優質資產,屬于常規操作,金融危機后這些資產確實處于歷史低位。”
“不過,重倉美股科技板塊和高杠桿做多納斯達克指數,陸家貴又在開始賭了嗎?這次他能不能還像他在亞洲金融危機中的操作那樣賭對?”
有不看好陸家貴的媒體表示:“美國高科技互聯網股熱錢太猛了,那些互聯網公司的估值和市值已經遠遠超過了其實際價值,大家都有些瘋了,已經變成泡沫了,現在玩的都是擊鼓傳花的游戲,就看誰能逃頂成功。陸家貴這個時候入局,風險頗大啊!”
反方立即表示,陸家貴又沒有全部重倉入手美國高科技互聯網股,也沒有巨資做多納斯達克指數,他只做了一部分,還有很多資金用于抄底亞洲優質資產,以及購買黃金、美債進行保底避險投資。
所以,說陸家貴又在豪賭的人,沒道理。
但總體來說,看到陸家貴豪賭美國高科技互聯網股和納斯達克指數后,許多國際游資出于對陸家貴的信任和崇拜,也跟著撲了進去,反倒是讓美國高科技互聯網股越發火熱,那些少數清醒、提醒這有可能是泡沫的金融專家和財經媒體,都沒被大家放在眼里。
很多人都相信,自己會成為成功逃頂的那一個,不會成為擊鼓傳花的最后一個接盤俠。
這就是賭徒。
很多人明知道有陷阱,但就是對自己迷之自信,總以為自己會是最后的贏家,所以悍然入局,最后被割了韭菜后又后悔不迭。
陸家貴反正是無所謂的,除了自己記憶中的2000年互聯網破滅危機外,他還讓全鴻飛、史密斯緊密地監控著歐美互聯網高科技行業、股份、風險投資基金的動向和情報。
一旦有不對勁的時候,他就會提前平倉,落袋為安。
反正他知道2000年這個大致的時間,就不會輸。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