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宿舍里,學生們圍在電腦前,看著飛訊網轉載的孫雯訓練視頻,討論著她是否具有奪得世界杯金靴的實力。
在工廠食堂,工人們吃著午飯,電視里播放著央視體育新聞關于女足抵達美國的報道,有人會問一句:“哎,這女足比賽啥時候開始?咱能贏美國不?”
在出租車里,廣播電臺播放著《風雨彩虹鏗鏘玫瑰》,的哥會跟著哼兩句,然后對乘客說:“聽說了嗎?陸首富砸了一個多億,說女足拿了冠軍就發一億獎金!”
在街頭巷尾,大爺大媽們可能不懂越位是啥,但他們會說:“鏗鏘玫瑰,干死美國鬼子,給58事件犧牲的三位記者烈士報仇!”
這種關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純粹的體育范疇。
58事件帶來的屈辱感和憤懣,急需一個宣泄的渠道。
在美國人的地盤上,在美國人的眼皮子底下,捧起世界杯冠軍獎杯,甚至像86年的阿根廷那樣,正面擊敗他們,成為了無數普通國人內心深處的強烈期盼。
陸氏集團的巨額投入、飛訊網的密集報道、鏗鏘玫瑰的隊歌,以及那種“為國爭光、出口惡氣”的愛國情感,奇妙地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場全民關注的浪潮。
無數以前從不關心足球,甚至不知道竟然還有女足這項運動的人,開始下意識地尋找賽程表,打聽比賽時間。
一種“萬眾矚目、期待加冕”的氛圍,逐漸醞釀成形,壓在每一個關注者的心頭,也壓在了遠在美國的女足姑娘們肩上。
然而,就在這種期待值被拉到最高的時候,一盆冷水當頭潑下。
美國當地時間6月12日,華國女足為了適應場地和調整狀態,與同樣進入世界杯決賽圈的尼日利亞女足進行了一場封閉熱身賽,最終華國女足3-4不敵尼日利亞。
封閉熱身賽本來是并不在意比分的,雙方都是無限制換人,用來調整球員狀態,找找比賽感覺。
即使贏了比賽的尼日利亞女足隊教練,也并不認為自己麾下的球隊實力就比華國女足實力高了,他在跟華國女足教練們握手告別的時候,還恭維稱華國女足具備奪冠的實力。
但不知道是哪個環節走了風聲,或者是無孔不入的美國媒體嗅到了什么。
比賽結束后不久,一則簡訊就出現在了某些美國體育媒體的版面上:“世界杯熱身賽,神秘東方力量遭遇非洲雄鷹狙擊,華國女足3-4不敵尼日利亞女足。”
消息傳回國內,瞬間炸鍋了!
“什么?輸了?還是輸給尼日利亞?”
“3比4?這比分,防守紙糊的嗎?”
“熱身賽而已,沒必要上綱上線吧?找狀態嘛。”
“找狀態輸個3-4?這狀態找到姥姥家去了,尼日利亞算什么強隊?”
“完了完了,一個億的獎金要打水漂了!”
“我就說嘛,足球不是有錢就能玩的。如果錢能買到冠軍的話,早就有人砸錢買男足世界杯冠軍了。”
“陸首富這次的投入怕是要栽跟頭,血本無歸了!”
飛訊網的論壇、qq群的聊天記錄里,充斥著球迷和網友的失望、質疑和嘲諷。之前捧得有多高,現在摔得就有多狠。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