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易點點頭,心里感慨:老板這影響力,真是比什么文件都管用。
甚至集團的高管們出行,都感受到了不同。
李千授乘坐集團名下的私人飛機前往某省洽談合作,飛機降落時,對方竟然安排了由副巡撫領銜的隊伍進行了隆重的接待,場面讓李千授都有些受寵若驚。
這個時代,能給高管配公車的企業都鳳毛麟角,陸氏集團直接給配私人飛機?
這種實力和氣魄,再次通過媒體渲染,震撼了全國無數打工人的心,無數精英人才削尖了腦袋都想往陸氏集團鉆。
當然,在大家對陸氏集團、對陸家貴的一片恭維聲中,也不乏對他重倉互聯網科技股、用杠桿做多納斯達克期指的行為提出警告。
美國幾位頗具聲望的金融專家,如摩根士丹利的操盤手、高盛的首席分析師,以及一些獨立的經濟學家,開始在《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權威媒體上發表文章,警告納斯達克互聯網科技股的估值已經嚴重偏離基本面。
他們的觀點集中在于:許多互聯網公司只有燒錢搶市場的故事,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市盈率高得離譜,甚至很多公司根本沒有盈利,一直在虧損。市場的狂熱已經形成了明顯的泡沫,投資者需要保持警惕。
特別是陸氏集團這樣,重倉100多億美元現金押注互聯網科技股、做多納斯達克期指的,風險非常大。
這些文章也被陸氏金融對沖基金的團隊收集起來,翻譯整理后,放到了陸家貴的辦公桌上。
李千授和全鴻飛神色略顯凝重地站在一旁。
“陸主席,您看這些分析報告,說得很有道理。”
“我們的基金持倉里,納斯達克互聯網科技股的比例太高了,雖然目前浮盈巨大,但風險確實在累積。”
“是不是可以考慮逐步減倉,將利潤落袋為安了?”李千授謹慎地建議道。
全鴻飛補充道:“是的,陸主席。雖然大部分投資者都看好互聯網科技股,這些股票價格一直在漲,但這些文章的預警也值得重視。泡沫一旦破裂,下跌速度會非常快,到時候即使我們想拋售,也不一定能拋得出去,因為沒人接盤啊!”
陸家貴拿起報告,快速地瀏覽了幾篇,臉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他當然知道這些專家說得對,而且他知道得更確定:泡沫最終確實會破裂,而且就在不遠的2000年。
但他放下報告,語氣卻很平靜:“嗯,分析得很有道理。泡沫肯定是存在的,而且不小。”
他話鋒一轉:“不過,不用急著撤,市場的瘋狂有時候會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現在撤離,可能會錯過最后,也是最快的一段漲幅。”
“告訴基金團隊,繼續保持關注,嚴格執行止損紀律。”
“1999年剩下的時間,我看這泡沫還破不了。”
“真正的風險,可能在明年。”
“具體什么時候,等我通知。”
“請大家不要擔心,我們選的互聯網科技股,即使最后拋不出去,繼續持有,也沒什么關系的,了不起長期持有十年八年,總會漲回來的,這些公司的實力都不錯。”
“大家務必冷靜,按我的命令行事即可,沒有接到我的命令不要胡亂操作。”
李千授和全鴻飛對視一眼,雖然心里還是有些沒底,但老板在金融市場上精確的判斷早已深入人心,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