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們對陸家貴的表態表示贊賞和感謝。
世界首富的鼎力支持,無疑為申奧成功增添了重要的砝碼。
但陸家貴此行更重要的是提出他的前瞻性建議,他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材料,侃侃而談:
“各位領導,如果申奧成功,首都將迎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和改造。這是機遇,但也可能帶來挑戰,尤其是交通問題。”陸家貴指著地圖說,“我們必須有超前的規劃。我建議,在規劃和建設奧運場館、配套道路的同時,一定要加大提前量,著眼于奧運之后首都的長遠發展。”
他具體提出幾點:
1、大力發展和提前建設軌道交通網絡。不能只滿足于奧運期間的臨時需求,要規劃建設覆蓋更廣、連接市區與郊區的密集地鐵線路,從根本上緩解地面交通壓力。
2、提前規劃建設“環首都”副中心城市。將部分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到周邊區域,如通州、大興、昌平等地,并建立與中心城區的快速交通連接(如市郊鐵路、高速路、高鐵),避免未來人口和功能過度集中在首都中心城區,造成更嚴重的“首堵”。
3、基礎設施建設標準要提高。道路、橋梁、機場、火車站等,都要按照未來三十年、五十年的發展需求來設計建造,避免剛建成就落后。
陸家貴結合著前世首都后來面臨的交通擁堵等“大城市病”,將建議說得非常具體和有說服力。
他強調:“我們現在多投入一些,規劃得更長遠一些,就能為奧運后首都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避免將來投入更大的成本去解決擁堵問題。這既是辦好奧運的需要,更是造福首都市民、利在長遠的大事。”
與會領導們聽著陸家貴的分析,頻頻點頭。
這些建議高屋建瓴,切中要害,顯示出了陸家貴超越普通商人的戰略眼光。
雖然其中一些設想在現在看來有些過于超前,但其重要性和前瞻性得到了高度認可。
領導表示,會在后續的奧運籌備和城市規劃中認真研究、充分考慮這些建議。
在首都為奧運會事宜奔走的間隙,某天晚上,陸家貴在下榻的酒店房間里,看著電視上關于奧運籌備的新聞,腦海中突然閃過一段前世的記憶碎片。
那是在斗音短視頻上反復刷到過的一個片段:2000年悉尼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比賽,華國運動員王麗萍出人意料地奪冠。
但沖過終點后,因為沒有教練和隊友在場(據說因種子選手被罰下,教練組已提前退場,連國旗都帶走了),她只能孤獨地繞場一周,沒有國旗披身,場面顯得格外冷清和心酸。
多年后,這個“最孤獨的奧運冠軍”畫面仍被很多網友提及,為她感到遺憾和不平。
“重生的意義,不就在于彌補一些遺憾嗎?”陸家貴心中一動。
他無法改變所有事,但既然想到了,又有能力做點什么,何樂而不為呢?
他立刻打開電腦,搜索王麗萍的信息。
很快,搜索結果出來了。
資料顯示,王麗萍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奪得了全國錦標賽暨奧運選拔賽的冠軍,順利入選了悉尼奧運會華國代表團。
“好,請冠軍當代人嘛,這就有由頭了。”陸家貴心想。
他看了看日期,現在是8月下旬,悉尼奧運會將于9月15日開幕,華國代表團應該尚未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