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貴歸鄉引發的議論,遠不止于此。
在那些蜿蜒于群山之間、正在日夜施工的高速公路工地上,工人們汗流浹背地操作著機械,澆筑著橋墩,挖掘著隧道。
他們很多人并不知道陸家貴具體長什么樣,但他們知道,這個龐大的、改變他們家鄉交通命運工程的背后,是陸氏集團的投資,是那位傳奇的陸主席的手筆。
“老王,加把勁,這段路基今天必須弄完!”一個工頭大聲吆喝著,“早點把路修通,咱們寶壇縣就真的通向外面的世界了,這都是托陸老板的福!”
工人們紛紛響應,干得更起勁了。
他們在這里干活,拿的是陸氏集團下屬工程公司發的、從不拖欠的工資,這讓他們能安穩地養家糊口。
路修好了,以后出門方便,家鄉的土特產也能更容易賣出去,這是惠及子孫后代的大事。
在更偏遠的山村,那些剛剛通了水泥路“村村通”的村民們,騎著摩托車,或者開著新買的小三輪,行駛在平坦的道路上,臉上洋溢著笑容。
他們知道,修路的錢,寶壇老窖公司出了一半,而縣里財政出的另一半,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寶壇老窖的稅收,得益于陸氏集團的投資。
還有那些在縣政府指導下,改種了茶葉、果樹等經濟作物的農民,如今也嘗到了甜頭。
寶壇老窖收購部分釀酒專用糧,通達物流幫助他們把茶葉運出大山賣到外地,收入比以前光種玉米、紅薯高了一大截。
他們或許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們知道,是陸家貴帶來的企業,讓他們的日子好過了起來。
“聽說農業稅也是陸主席提議取消的?”田間地頭,休息的農民們聊著天。
“是啊,魏縣令都說了,是陸主席大力支持的!真好,不用交公糧,不用交提留,種地的收入都是自己的!”
“陸主席是好人啊,是大善人!”
感激之情,發自內心。
而那些依托寶壇老窖生存的上下游企業,如包裝廠、印刷廠、瓶蓋廠、物流運輸公司等等,里面的員工和管理者,更是深切地體會到陸家貴和寶壇老窖對他們生活的改變。
穩定的訂單,優厚的待遇,讓無數個家庭過上了富足安穩的生活。
陸家貴這個名字,在寶壇縣,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名字,一個符號。
他是一座豐碑,是改變無數人命運的基石。
他讓一個曾經貧困落后的山區小縣,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他讓這里的百姓,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他成為了全寶壇縣人尊敬、崇拜,甚至帶著一絲神話色彩的傳奇人物。
陸家貴在寶壇縣老家過完了一個風光無限、被全縣父老鄉親當作驕傲和傳奇的春節。
除夕夜的大型家族宴會,以及他宣布的巨額教育獎學金,都讓族人們振奮,鄉鄰們羨慕,各級官員更是將他奉若上賓。
這種衣錦還鄉、一可定無數人前途命運的掌控感,足以讓任何男人沉醉。
但陸家貴并未過多留戀這種被簇擁的感覺。
過完正月十五,他便乘坐“陸飛01”私人飛機,返回了深圳。
過完年后,深圳的早春已然帶著暖意,頤園別墅區的部分綠植已經冒出了嫩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