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總部,世貿中心北塔遭遇飛機撞擊!重復,世貿中心北塔遭遇飛機撞擊!火勢巨大,需要大量支援,over!”
“收到,所有附近單位立刻趕往世貿中心!重復,所有單位立刻趕往世貿中心!”
麥克所在的消防車拉響了刺耳的警笛,朝著近在咫尺卻如同地獄入口的世貿中心北塔疾馳而去。車上所有人都面色凝重,他們知道,這絕不是一場普通的意外。
然而,災難才剛剛開始。
就在救援力量開始向北塔集結,全美國的新聞媒體都被這突如其來的事件震驚,開始中斷正常節目進行報道時……
美國東部時間090311,僅僅相隔不到17分鐘,聯合航空公司175號航班,同樣是一架波音767客機,以更高的時速(約590英里),精準地撞入了世貿中心南塔(2號樓)78至84層之間!
“又一架,又一架飛機撞上了南塔!”麥克在混亂中,憑借著消防員的職業素養和攝影的本能,再次用鏡頭捕捉到了第二架飛機撞上南塔的瞬間。
那巨大的火球和隨之而來的結構性破壞,讓所有通過電視直播看到這一幕的人,都陷入了徹底的震驚和恐懼之中。
這不是意外,這是有預謀的恐怖襲擊!
整個美國,從紐約街頭到華盛頓特區,從普通民眾到白宮幕僚,都被這接踵而至的恐怖場景驚呆了。
電話網絡瞬間擁堵,人們瘋狂地試圖聯系在紐約的親朋好友,新聞主播的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顫抖,反復播放著撞擊的畫面。
恐慌,如同病毒般,在美利堅合眾國的上空迅速蔓延。
因為時差的關系,事發后大約半個小時,北京時間2001年9月11日晚上21點十幾分。
當第二架飛機撞擊世貿中心南塔的畫面,通過衛星信號傳到華國時,央視一套正在播放的黃金檔電視劇被突然中斷。
屏幕上出現了緊急新聞的字樣,以及主持人凝重的聲音,播報著美國紐約世貿中心遭遇連環恐怖襲擊的消息。
畫面中,世貿中心雙子塔濃煙滾滾,燃燒的摩天大樓如同兩支巨大的火炬,映照著紐約陷入黃昏的天空。
這一刻,華國各地,無數正在看電視的家庭,都看到了這震撼的一幕。
緊接著,互聯網上,尤其是飛訊門戶網、飛訊qq群、大神中文網的論壇板塊,瞬間炸開了鍋。
“我靠,美國被炸了?世貿中心?真的假的?”某大學男生宿舍里,一個剛在樂購網下了單的學生看著電腦屏幕上qq群刷屏的消息,驚呼道。
“真的,央視都播了!兩架飛機撞上去的,活該!讓他們炸我們大使館,讓他們在南海撞我們的飛機!”另一個男生猛地一拍桌子,臉上帶著解氣的表情。
“對,報應,這就是報應,讓他們囂張!”宿舍里其他幾人紛紛附和,情緒激動。
類似的場景和論,在全國各地的網吧、家庭、街頭巷尾上演著。
自從1999年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到2001年4月的南海撞機事件,民間積累了對美國的強烈憤慨情緒。
此刻看到美國本土遭遇如此慘重的恐怖襲擊,一種“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和幸災樂禍的心理普遍存在。
qq群里充滿了“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美國佬也有今天”、“撞得好”之類的論。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