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王衛國從劉家村的后山慢悠悠地走了出來。
他身后,用一根粗大的麻繩,拴著一長串的動物。
十頭肥碩的狍子,一頭連著一頭,蔫頭耷腦地跟在他身后,像是犯了天條被押解的囚犯。
這壯觀的一幕,把在地里干活的劉家村人看得一愣一愣的。
五六十年代,狍子是真的多,山里隨處可見,“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這話,可不是吹的。
王衛國把收集到的藥材交給了劉家兄弟,便直接牽著那十頭狍子,去了縣城的紡織廠。
孫紅山看到這十頭活蹦亂跳的狍子,激動得差點沒跳起來。
一共三百八十斤,賣了一百九十塊錢。
那株人參,因為挖的時候不小心斷了幾根須子,品相受了損,最后只賣了八十塊錢。
饒是如此,也是一筆巨款了。
現在,王衛國家里的存款,已經悄然達到了三千塊。
更別提他屋里還藏著一堆價值連城的金銀珠寶和古董。
回到村里,氣氛卻越發凝重。
各村都不好受,為了搶著挑水澆地,鄰村之間偶爾還會發生些口角。
沈家村靠著的那條大河,平日里奔騰不息,如今河水的水位也在急速下降,露出了大片干涸的河床。
像趙家村、劉家村這些離河遠的村子,已經被迫趕著牛車,去幾十里外的連江拉水回來澆地了。
沈家村也快撐不住了。
村里的木匠們日夜趕工,用砍來的木頭訂制了一個個巨大的木桶,又臨時造了幾輛牛車。
這邊背靠長白山余脈都干成了這樣,其他更缺水的地方,光景可想而知。
連大隊的小學都停課了。
孩子們也加入了抗旱大軍,跟著大人們,人推牛拉,浩浩蕩蕩地去連江打水。
王衛國也脫了上衣,露出古銅色的結實肌肉,跟著隊伍一起去拉水。
對他來說,這正好是鍛煉體魄的機會。
之前因為拖拉機那事,連山大隊多分了兩頭牛給沈家村,現在可算是派上了大用場。
旱情越來越嚴重,縣里也下了命令。
機械廠將倉庫里多余的車,都分給各個大隊,用來拉水澆地。
所謂的車,主要就是拖拉機。
連山大隊本來就有一輛,這次因為之前煉鋼表現突出,得了先進集體,又分到了一輛。
大隊長孫連城心里跟明鏡似的,那些鋼鐵是怎么來的,他一清二楚。
他大筆一揮,直接將這輛嶄新的拖拉機分給了沈家村,只說了一句。
“柴油,你們自己負責。”
柴油不貴,去機械廠就能買到。
這個消息,對于正處在焦灼中的青石村來說,無異于一場及時雨。
拖拉機“突突突”地開進村里,像一頭紅色的鋼鐵巨獸,瞬間吸引了全村老少的目光。
孩子們圍著拖拉機又蹦又跳,膽子大的還伸手摸一摸那冰涼又堅硬的鐵皮,滿臉都是新奇和崇拜。
有了這大家伙,運水的效率簡直是天壤之別。
村長沈紅星當即拍板,重新分工。
村里的老人們,腿腳還利索的,都去海邊礁石灘上,下蟹籠,抓螃蟹。
抓來的螃蟹,一部分給村里加餐,剩下的全賣了,換成錢,專門用來買柴油。
女人們和半大孩子,則繼續漫山遍野地找野菜,能貼補一點是一點。
所有的青壯勞力,全部投入到拉水抗旱的第一線。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