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暫時平靜下來,徐佑也難得的松了口氣,自玄武湖之變開始,他始終在高強度的應對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和攻擊,憑著手握絕對兵力的震懾、秘府強悍的情報搜集以及全方面覆蓋的輿論掌控,運籌帷幄,見招拆招,漸漸的穩定了局勢。
不過,徐佑和門閥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不知何時就會爆發,眼下的平靜,倒像是暴風雨來臨之前。
祖拓跋堅次之”。
也就是說,通過這樣的方式,把拓跋契排在拓跋率和拓跋堅的后面,那些并非拓跋契的直系子孫,而僅僅只是拓跋率、拓跋堅后人的遠支宗室貴族,才能得到法理的支撐,和元瑜這樣真正的皇族子弟平起平坐。
何濡提出的辯親疏,辯的就是遠支宗室和直系宗室的區別,正名位,正的就是遠支宗室到底有沒有資格和直系宗室平起平坐!
這是射向保守派部落貴族們的毒箭,可這又是光明正大的陽謀,他們明知是坑,也只能閉著眼跳進去。
經過臺城內七日論衡,何濡舌戰群雄,從周禮說到秦漢,又從秦漢說到曹魏,將鮮卑部落的土包子們駁斥的啞口無,大獲全勝。
隨后,元瑜下旨:
烈祖有創基之功,世祖有開拓之德,宜為祖宗,百世不遷。而太祖平文帝勛業,遠遜于烈祖,可廟號卻勝之,比功校德,以為未允。朕今奉道武帝為太祖,除去平文帝的太祖廟號,并移出太廟。
此道旨意徹底改變了北魏的局勢平衡,等同于取消了所有遠支拓跋貴族的皇室身份。
緊接著,元瑜和何濡密謀之后,再次下旨,將非太祖拓跋契一脈的拓跋氏遠支和異姓王的王爵,全部降為公爵,其余貴族中的原公爵降為侯爵,侯爵降為伯爵,子爵男爵如故。全除去將軍封號,不能領兵。
并且,今后也不再授予太祖直系以外的任何人為王。
為了減少諸大姓的反對力度,何濡又獻策,核定公爵為一品,侯爵二品,伯爵三品,子爵四品,男爵五品。實際上只是改變了名號,但品階和既得利益并沒有變化,因此遇到的阻力不算很大,小有波折,但改革順利推進。
這一系列的騷操作,把元瑜這脈一舉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擺脫了魏國長久以來皇族內部傾軋爭斗,以及皇族和部落大族糾纏不清的復雜態勢,元瑜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絕對權力,擴大了中央集權。
何濡因立大功被封為太子少傅,東宮詹事,加開國縣侯爵。
不得不說,元瑜不愧為一代雄主,對于棟梁才,哪怕是從南邊叛歸的人,也從不會吝于賞賜。
道觀。
“……何濡這個人,深不可測,當真厲害之極!”康靜感慨道。
元沐蘭道:“是啊,我們選擇把他拉攏過來,現在看是明智之舉。當初要是不答應他的條件,還是執意反對遷都,被他這樣辯親疏、正名位,主上完全可以無視任何反對的聲音,強行遷都,到那時不僅崔令公被主上疏遠,還把何濡推到了太子那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