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萬港幣換來的模糊信息,如同在迷霧中點亮了一盞微弱的探照燈。工會抵制、環保評議、關鍵地塊…張建軍的大腦飛速運轉,將這些碎片化的信息與現有的情報拼接、分析。
“龍四,查一下九龍倉碼頭工會的主要負責人背景,以及他們最近和怡和的勞資談判情況。還有,港府負責環保評議的是哪個部門,主管官員是誰。”張建軍下達指令,目標明確。
“明白。”
“威廉,昌榮地產之前收集的九龍城寨地籍資料里,有沒有提到一家持有九龍倉碼頭附近地塊、但一直拒絕出售的公司?重點查那些產權清晰但業主神秘或者背景復雜的。”
“我立刻去查!”
命令一條條發出,整個機器再次高效運轉起來。
幾天后,信息陸續匯總。
九龍倉碼頭工會的負責人是個叫何伯的老派人物,在工人中威望很高,極其看重工作保障。怡和之前為提高效率,曾提出“優化”人員方案,遭到工會強烈反對,勞資關系緊張。環保評議由工務司署下屬的一個環境科負責,現任科長是個學者出身的官員,據說頗為看重程序正義和公眾意見,對大型開發項目審核嚴格。
最關鍵的是,陳威廉真的從故紙堆里翻出一條線索:九龍倉碼頭規劃擴建區域邊緣,有一塊面積不大卻位置關鍵的地皮,屬于一家注冊在百慕大的離岸公司“星輝控股”,昌榮地產多年前曾試圖收購,對方報價高得離譜且態度強硬,最終不了了之。
“星輝控股…”張建軍沉吟著,“查這家公司的背景,真正的控制人是誰。”
“已經在查,但離岸公司層層嵌套,需要時間。”陳威廉回答。
“盡快。”
張建軍意識到,這塊“硬骨頭”可能就是系統信息里提到的“地頭蛇”。如果能拿下這塊地,或者僅僅是與它的持有者建立聯系,就能在未來的博弈中增加一個重要的籌碼。
他暫時按捺下對“星輝控股”的好奇,將注意力轉向如何利用工會和環保問題。
“龍五,找兩個生面孔,機靈點的,去接觸碼頭工會的何伯。不要暴露身份,就以關心碼頭工人權益的民間人士名義,聽聽他們的訴求,適當表示同情和支持。特別是對怡和可能裁員的消息,要‘無意間’透露出去,加重他們的憂慮。”
“明白。”
“另外,讓我們的律師和研究團隊,開始收集國際上前沿的碼頭環保改造案例,特別是那些強調保留就業和社區影響的方案。整理成報告,準備得漂亮點。”
“老板,這是要…”陳威廉有些不解。
“提前準備。等那位威爾遜經理大刀闊斧要搬遷碼頭時,總得有人提出‘更合理’的替代方案,不是嗎?”張建軍淡淡一笑。他要在輿論和程序上,提前給怡和埋下釘子。
安排完這些,張建軍想起了那位身陷賭債泥潭的金絲眼鏡男。龍五那邊傳來消息,地下錢莊的“優惠”貸款已經讓此人愈陷愈深,最近似乎正在四處打聽快速撈偏門的門路。
“是時候了。”張建軍對龍五吩咐,“讓他‘偶然’遇到一個急需脫手贓物的‘竊賊’,有一批來源不明但價值不菲的珠寶。讓他牽線搭橋,找買家銷贓,賺取高額傭金。”
這個陷阱精心設計:贓物是假的,交易是假的,唯有金絲眼鏡男即將落下的把柄是真的。只要他踏出這一步,他的命運就徹底捏在了張建軍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