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已經丟失了實驗方向。
“秦老師,您看我們的實驗設計需要改變嗎?”龐俊對著秦良再次渴求地問道。
如果是其他人,他們斷然不會如此魯莽而又無禮的去詢問對方,這不是讓對方下不來臺嗎?
你們研究了這么久,沒有一點成果,現在,就給人簡單講一下實驗背景,看一下實驗數據,就想讓人家給出建議,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但是,無論是姜霖,還是高明,孟晴雪等人,全都理所當然的樣子。
他們相信,上次秦老師一頓指揮,解決了他們大部分的難題,這次也一定可以。
而那些二代弟子,沒有見識過秦良厲害的人,眼神中帶著質疑:真有這么神奇?這能行嗎?
秦良把自己的目光從實驗臺上移開,輕輕的合上了實驗記錄。
“從你們的實驗數據來看,使用鈦化合物作為催化劑之后,分子量變化明顯。但是,雜鏈很多,分子量分部不均。很顯然,它的催化效率,達不到要求。”
“您說的沒錯,我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也嘗試調整催化劑的用量,但是,并沒有什么效果。”旁邊,三師兄李進步說道。
“有嘗試過使用助催化劑嗎?”秦良問道。
助催化劑?
眾人搖了搖頭。
“我看科學雜志上,有人嘗試過使用助催化劑,但是,似乎沒有什么效果。”姜霖在旁邊說道。
“從這些數據上來看,四氯化鈦作為主催化劑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效果很差,很可能是因為無法抑制鏈終止反應。”秦良說道。
“正好,我之前在國外的時候,聽一位朋友講過催化劑理論,按照他的理論,四氯化鈦作為主催化劑的情況下,如果想要反應順利進行,以烷基化合物作為助催化劑,或許能夠極大地提高催化效率。”秦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