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稱去國子監讀書為“坐監”,五百年后的人聽起來,感覺就像是坐監獄似的,其實完全不是一回事。
當然,如果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實行,對白榆而,去國子監讀書和坐監獄也差不多。
所幸的是,白榆穿越到的時期是明代中晚期,很多早年間的嚴格制度都已經崩了,國子監也不例外。
雖然白榆對國子監讀書生涯沒有興趣和期待感,但他還是很重視報到的。
畢竟他已經被縣學“踢”出來了,如果再錯失了國子監報到,那學籍就麻煩了。
沒有學校出身,拿什么報名參加明年的鄉試?
所以白榆被提醒后,想了想這兩天沒有什么重要事情,就決定先去國子監報到,順便探探路子。
白榆的核心需求就是兩點,第一是不能長時間被拘束在國子監,不能被規章制度強行約束。
第二就是取得報名參加鄉試的資格,辦法無論用文的也好,武的也好,白榆對名額勢在必得。
國子監名義上有數千人,當然不可能都放出去參加科舉考試。所以每次遇到科舉考試時,都要先拼命內卷,競爭報名資格。
國子監地址在京城東北角,而白榆的地盤則在京城西南角,與國子監正好形成了一個斜穿皇宮的對角線。
在京城尤其是老內城區域里,這幾乎就是最遙遠的距離了。
這也是白榆感到頭疼的因素之一,從自家走到國子監,十幾里路程,至少要走一個時辰。
白榆自從穿越以來,還真沒出過這么遠的門。
手下校尉有來自北城的人,便給白榆畫了一張簡易路線圖。
白榆看了看后,便吩咐說:“除了直屬于我的十來人之外,再抽調十名官校,明天護送我前往國子監報到。”
前邊錢指揮嘲笑道:“沒想到你如此膽小,竟然要帶二十人才敢去國子監。”
白榆指著簡易地圖上一個點說:“走小街小巷就繞遠了,可如果走大路,肯定要路過順天府。
這里幾乎全員與我有仇,我怎能不防?”
錢指揮:“......”
你要怕出事,低調的路過就行了,難道府衙還能天天盯著外面路上行人都是誰?
帶著二十來名官校耀武揚威的路過,這樣更拉仇恨好不好?
又到次日,因為路程比較遠,所以白榆在清晨就帶著一眾隨從出發了。
走了一個多時辰,上午抵達了國子監所在的成賢街。
白榆將大部分隨從都放在大門外,只帶了幾名家丁進去。
又穿過大門集賢門,向二門太學門前進的時候,發現甬道兩側分列數十座石碑,碑上可刻著歷代進士的名錄。
白榆豪情大發,指著進士碑對左右說:“兩年之內,我爭取名列于上!”
而后就來到正堂彝倫堂后邊的典籍廳,辦理注冊入學手續。
典籍看到穿著六品官袍的白榆進來,還以為是哪家公子哥閑著沒事來湊熱鬧。
這時代有所謂的恩蔭官,大佬的后代能以恩蔭名義封為世襲百戶或者千戶,或者其他低品級雜官,象征朝廷恩德。
京城這種蔭官最多,白榆這年紀這品級,被誤會為恩蔭官很正常。
就是在國子監,也有所謂的蔭監,大佬后代可以被恩賜一個監生出身,這就是另一條恩蔭賽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