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這位高僧受到無形枷鎖的牽引,與陳青源交過手,算是不打不相識。
暫把目光收回,沿著這條寬闊的道路,繼續深入。
來到第一個臺階,表面顯現出了千萬縷黑色符文。
每一個玉階之間并無連接,懸于空中,穩固不動。
時有仙霧飄來,遮住了前方之景。
若隱若現,增添幾分玄妙之意。
前幾個臺階的規則壓力,對陳青源來說不值一提,輕易破解。
不多時,便至第七個臺階。
身處此地,如同在一個巨大的平原之上,十分寬廣,普通人一眼望不到盡頭。
玉階的正中央,一個穿著樸素袈裟的和尚,閉眼盤坐,雙手合十。
靜遠高僧,半佛之體。
這個時代,他是第一個走到這里的人,在此待了不止百年。既不能再往前半步,又不愿就此離開。
他的臉色比較滄桑,布滿了溝壑。
如若細細觀察,可以發現其身上的氣息波動偶爾會呈現出紊亂的跡象。
“噠、噠、噠......”
陳青源緩步向前,走至靜遠高僧的身旁,停了下來,深深注視。
靜遠高僧自然感知到了有人靠近,且知曉來人是誰。
許是沒多少力氣,靜遠高僧的嘴唇明顯張動了幾下,似在努力掙扎著,始終未能發出聲音。
“你的身體扛不住了。”
以陳青源的敏銳眼力,察覺到了靜遠高僧的細微動作,也曉得其身體狀況不是很好,語氣比較和善。
“貧僧......還......還能挺幾年。”
過了一會兒,靜遠高僧才提起了幾分力氣,張開了干裂且無血色的嘴唇,聲音嘶啞無力,斷斷續續。
“何必這么極端?”
陳青源站在其身側,低眉注視,面無表情,輕語問。
“游走于生死之間,才可感悟出真正的大乘佛法。”
靜遠高僧本來可以成為真佛,但因自身所走之路始終未得圓滿,即使取得了證道契機,也無濟于事。
最終,勉強踏出了一只腳,成了個半佛之體,讓人倍感可惜。
“你是想成佛?還是想濟世救人?”
陳青源與佛門有著極深的因果關系,不忍看見一尊得道高僧圓寂于此。因而,思索許久,提出了這個問題。
“不成佛,如何度化蒼生?”
靜遠高僧反問一句。
他閱歷豐富,深知世人愚昧。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
唯有參悟出頂尖佛法,傳播于世,方可改變這一局面。不說能徹底杜絕世間生靈的貪嗔癡恨,最起碼可以約束,讓凡俗生靈時刻保持清醒,大大減少凄慘之事的發生。
“你所說的佛,是要證道稱帝,還是明悟本心?”
陳青源又問。
如果是證道,那么靜遠高僧不可能有這個機會。莫說與陳青源爭鋒,就連走到元初古路的盡頭都辦不到。
甚至,來到第七個臺階的位置,已是耗盡了靜遠高僧的全部力氣。
“明悟本心,看清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