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國外海關總署線路接通的時間里。
杜建國將一個文件塞到許哲懷里,聲音急促得像連珠炮。
“這是所有資料!關于產品、配額批號、離岸價格、關稅條款等等,全在這里面!”
“你快看!能記多少是多少,待會兒千萬別說外行話!”
許哲接過文件翻開,一目十行。
五分鐘后,他點點頭,“看完了。”
“怎么樣?!”
杜建國的心幾乎要從喉嚨里跳出來,聲音都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嘶啞,“這些東西很復雜,你……”
“不復雜。”
許哲淡淡地打斷了他,那份從容不迫,讓人驚訝。
“杜市長,解決配額問題的路子無非四條。”
“第一,緊急向國家層面申請,爭取政策傾斜,調撥額外配額,第二,直接與外商及其所在國政府部門溝通,尋求配額的靈活使用方案。”
“第三,推動企業調整產品結構,生產非配額限制的商品,第四,成立政企聯合應急小組,共擔風險,將違約損失降到最低。”
許哲條理清晰地剖析著,每說一條,杜建國的臉色就驚訝一分。
他沒想許哲不僅懂,還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來!
“第三和第四是釜底抽薪之計,遠水不解近渴,眼下根本來不及。”
許哲看著杜建國,笑道:“想必第一條路,您已經走過了,上面也批了,但傾斜的份額,依舊填不上這次訂單的巨大缺口,對嗎?”
杜建國頹然地點了點頭,滿臉苦澀。
這小子,有眼力啊!
“所以,只剩下第二條路了。”
許哲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和他們談,我們有兩個核心訴求。”
“第一,希望他們能動用其國內的配額資源進行調劑,作為交換,我們可以在價格上做出適當讓利。”
“第二,協商訂單拆分和延期交付,先用我們現有的配額發第一批貨,穩住他們的市場,等后續配額下來,再補齊尾貨。”
杜建國點點頭。
這些方案他和智囊團也討論過,但結論是——難如登天!
讓外商動用自己的資源,讓資本家放棄唾手可得的利潤去等待?
這無異于天荒夜譚!
“這……這兩個條件,對方不可能答應的,太苛刻了!”
杜建國語氣苦澀,“前一個希望還大點,大不了我們多讓點利……”
“不試試怎么知道?”
許哲反問一句,眼神里閃爍著一種名為“博弈”的精光。
“杜市長,商場如戰場,有時候看似不可能的條件,恰恰是談判的突破口。”
他抬手看了一眼墻上的掛鐘,分針正無情地走向下一個刻度。
“時間不多了,杜市長,我有把握,你等著看吧!”
杜建國看著許哲,那雙眼睛里翻涌著驚濤駭浪。
他看到的不像是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而是一個身經百戰、即將踏上戰場的將軍。
那份自信,有種讓人無法抗拒的感染力。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