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館老板上前,“您這面能做撥魚子嗎?”很是懷疑地問著。
這個時期,街面上大多賣的是棒子面,里面的麩皮子較多,磨得也較粗,所以吃著才會剌嗓子。
即使是純玉米面,也舍不得太過精細,面粉顆粒大多也就是30目左右。
要做撥魚子,還差些。
“您先打開看看。”
蘇浩也沒說別的。
“喲,您這還是機器磨的。”
老板找到面袋子上的機扎線頭,雙手一扥,面袋子打開,一股濃郁的玉米面香味向外彌漫開來。
“喲,好香!”
“您這是玉米面嗎?”
面館老板使勁地抽動著鼻子,“我做了一輩子玉米面撥魚子了,還沒見過這么香的玉米面!”嘴里說著,還捏了一撮,放在舌頭上嘗了嘗,“嗯,甜、香!”
“那不香不甜才怪!”
蘇浩暗自說著。
他的狩獵空間中,種的玉米,用的是后世選育的最好的種子;澆得是靈泉水,植物呼吸的是天地靈氣。
一畝地能產4000斤。
玉米棒子都快趕上成年人的胳膊長了。
“給您做一大盆子,剩下的面都給我?”
老板再次和蘇浩確認。
“對,都給你!”
“做這么一盆子,也就是用七八斤玉米面,剩下的都給我,您可虧了。”
現在的棒子面,街面上是9分錢1斤。
好一點的玉米面,也就是1毛2。
不是便宜,而是加工較粗、里面糠麩子多的緣故。
像所謂的“棒子面”,里面還摻著一定量的、玉米棒子磨成的粉。一斤玉米籽要出到一斤三兩,甚至是一斤半。
似蘇浩拿出來的這種面,達到60目,基本上已經沒有任何雜質了。
一斤充其量出六兩!
拿到市面上,怎么也得兩毛錢1斤!
不會比白面價格低。
后世的“小雜糧”賣得比白面、大米貴,就是這個原因。
“做快點就行,您不還得搭調料嗎?我也虧不了多少。”
蘇浩揮揮手,表示不在意。
“好嘞!”
老板用帶著醋味的山西口音說了一句,“婆姨,來買賣了,別睡了,燒火、做撥魚子!”
接著,廚間里便是傳來了“呼哧、呼哧”的拉風箱聲。
一股煙氣也冒了出來……
40分鐘后,嘎斯67再次出現在了國*部大院的門口。
“蘇上尉,你這是又拉野豬回來了?”
正好,這個點兒的崗哨換成了蘇浩昨天第一次、拉著野豬進來的那兩位,認得蘇浩。
“哪有那么多的野豬?”
“看看這是啥?”
蘇浩顯擺著“吃過嗎?”
“撥魚子唄。”
一個哨兵上前,看看,撇撇嘴,“俺們家就是山西的,還不識個在(這)?還有料汁兒,有韭菜段兒……晚上咱食堂吃在嗎?
我得多吃兩碗!
咱食堂的棒子面粗,只能做棒子面糊糊,做不成在(這)。平時還真吃不上。”
“美得你,不知道我特六組中午忙著沒吃飯嗎?”
“沒你們的份!”
蘇浩說著,開車進了大院。
“小氣,沒吃飯還不搞個大餐,買點大肉包子啥的?給弄一盆子在?”
“糊弄小鬼呢?”
后面傳來哨兵的喊聲。
“哎,這好,開胃!”
看到蘇浩端著個大盆進來,眾人看到,那滿盆子、泡在水里的撥魚子的時候,立刻傳來一陣歡呼。
“抗日去打桶涼水去,怕車咣當,不敢開快,水都曬溫吞了,得換換水!”
“白飛,去把車廂里的料汁、韭菜段、小蔥碎拿過來。”
“對了,大哥,把老爺子也叫下來吧,這玩意,他肯定愛吃!”
大家之所以都不吃飯,那是被蘇浩在審訊室里的那一番“騷操作”,惡心到了。
沒胃口。
這一大盆子撥魚子,用蘇浩狩獵空間中的玉米面做成;涼水一拔,配上帶有醋香、蒜香、醬油香氣的料汁,再加上一把韭菜段,不一定吃得飽,但絕對開胃。
跟吃涼粉似的,“呼嚕呼嚕”幾口,就是一大碗!
那開摩托車的雞爪子果然不是關家村東村的,他來自天津衛郊區,一個叫“閻村”的地方,已經靠近山東那一邊了。
晚上,蘇浩等4人還要帶著部隊,去清剿那個村的雞爪子。
據那開摩托車的雞爪子交代,那村子也有200多雞爪子。對于蘇浩來講,那就是有一個生物機器人的獎勵呢!
他必須得去。
“看起來還真得需要把狩獵空間中的‘熟食加工平臺’弄起來了。”
有了“熟食加工平臺”,再做什么熟食,就不用像今天這樣麻煩了,“再弄個生物機器人廚師?”
想著,又是一拍腦門:“我今天還答應給楊光林送電動制磚機的圖紙,和樣機去呢……差點忘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