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
嘎斯67停在了劉家莊磚廠。
蘇浩下車,雙手叉腰,看著眼前初具規模的磚廠,“不錯!”點點頭。
劉家莊磚廠就建在距離莊子西口不遠的“饅頭山”下。
之所以建在這里,是因為饅頭山本身就是一座土山,還是黃膠泥的土質,很適合制磚、燒磚。
現在,磚廠的院墻已經建了起來,一水兒紅磚的;廠門還是兩扇大鐵門,上面帶著鐵尖的那種,防止人半夜爬門進去、偷磚。
當然象征意義大于實際功能。
院子足足有三四千米方圓,比蘇浩那處新得的四合院要大好幾倍。
院子的里面,一長溜拱形的磚窯已經建成。磚窯旁邊,一根根同樣是磚砌的、并不很高的煙囪佇立著。
最熱鬧的地方,是緊靠里面,饅頭山下。
那里,數百人掄著鎬頭、鐵鍬正在刨山,有老人也有小孩。
干得熱火朝天。
饅頭山雖然是一座土山,但時間太過久遠的緣故,上面長著漫山的草木,得有將近1米厚的“坡土”不能用。
需要把樹砍了,把草割了,把這層腐殖質的土層剝走。
昨天在他那處四合院的大青花瓷缸下,確實發現了一個地下密室。
不過,當他們掀開地面上的石板,打開入口,進入其中,卻是發現,里面幾乎什么都沒有。
就有兩口和上面一樣的青花瓷缸,和幾個擺放古董的紅木木架。
想想也是,墻壁里藏著金元寶、銀元寶,可能后人不知,搬家的時候,也就沒有帶走。院子里有個地下密室,那是要代代相傳的。
人家搬家,不可能把密室中的東西留下。
一陣失望之后,蘇宙又是被蘇宇拉回了渤海,二人繼續前游。
一邊的,繼續不斷地撈魚,哦不,應該是捉魚。
蘇浩在第二天,也就來到了劉家莊。
“進展的很快啊!”
蘇浩開車進廠,把嘎斯67停在了一排紅磚房前。
這排紅磚房一共有5間。
雖說是磚砌的,但砌筑泥用的就是那邊剝下來的腐殖土,而且沒勾墻縫;屋頂也是草泥頂,門窗更是臨時做的,有的房子甚至沒有門窗,就是幾個大窟窿。
一看就知道,這也只是幾間放工具的臨時工棚。
聽到汽車聲,劉慧祥和蘇老爺子走了出來,他們身后,還跟著三個同樣是老農民打扮、手里卻是拿著圖紙的人。
“喲,小浩回來了。”
雖然知道就是蘇浩來了,劉慧祥還是很熱情地打招呼。
“磚都拉回來了嗎?”
蘇浩問。
“拉回來了,18萬6000塊,一塊不少。”劉慧祥點著頭,一指那邊的磚窯,“不然也不能蓋的這么快!”
然后走到蘇浩近前,“我瞅著還有不少是部隊的車,搭了不少人情吧?”低聲說著,“給人家送幾頭野豬去,可別斷了這條路。”
“這個,你就別管了,我會安排的。”
蘇浩擺擺手,轉向了劉慧祥后面的三人,“這三位就是潮白公社的技術員吧?”
“是!”
劉慧祥趕緊點頭,“這長達百米的磚窯就是在他們的指導下,建成的。”又是連連咂嘴,“不愧是行家啊,要是咱自己摸索,八輩子也搞不來!”
“那是,這也就是我們縣長放話了,讓無私幫助你們。不然,你就是花多少錢請我們,那也請不來。”
一位帶頭的技術員頭一仰,很是驕傲地說著。
劉慧祥趕快介紹,說這人姓“路”。
“這一窯可以出多少磚?”
蘇浩沒有搭理那位路姓技術員,而是看著不遠處的磚窯問著。
“百米大磚窯,光是火口就有20個、煙囪20個。一個火口管一段窯。這一段窯出磚3000塊。那就是一窯總共6萬塊。
需要燒制3天!”
“一窯六萬塊,不少了。”蘇浩點著頭,“一間長5米、寬4米、高3米的標準房,大約需要6195塊標準磚。
一窯就是10間房的量!
一個月咋也能燒5窯吧?那就是50間房的用磚……一個月5戶,十個月50戶,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就可以把咱劉家莊所有的老土坯房更換掉了。
都可以住上磚瓦房了!”
蘇浩一邊算著,一邊說著。
“你想的美!”
“啥也不懂,在這兒瞎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