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甘原本都做好了強行開門的準備,他帶上了由重型機械為底座,配合全套采購自棱鏡自由港的大崩潰前人之領考古科研隊的考古工具,準備在老板面前大展身手。
然后李斌告訴他去開打撈平臺,把那些漂浮在神之怒級四周的氙石結晶裝甲,以及大量散落的構件撈起來就好了:
“神之怒級下潛的時候,通過氙石結晶裝甲以及自身的特殊設計,將所有脫落的結構全都一起帶了下去,現在又同時帶上來了。”
“現在趕緊撈起來,以公司在次級休眠倉獲得的科學家,維修氙石的難度并不會太高,很快就能把飛船裝甲給修好。”
伏爾甘只能懨懨地帶著十幾條維修平臺靠近。
沒有大展宏圖的機會,再漂亮的船在他眼里都是一個樣。
神之怒級已經通過身份識別碼識別了蘭苑和李斌的身份,蘭苑、李斌、伊莎駕駛穿梭機來到飛船艙門附近,在公司外掛的接駁艙道登陸。
接駁艙道的作用,并非只是用來通過,還能在艙門外構件有氧的、隔離太空輻射的安全空間,尤其是在這個星系有脈沖星存在的情況下。
只有在這種情況下,蘭苑才能在神之怒級的監控下摘下頭盔面罩,當面放血,證明這份基因真實不虛地來自自己的身體。
隨著驗證通過,神之怒級船艙內部的自動安防系統下線,跟超空間有幾分相似的鈷藍色氙石裝甲門打開,露出干干凈凈的艙道。
這條船的艙道,與普通的高科戰艦沒有什么不同,內部裝潢看起來,遠沒有裝甲絢爛。
“這其實才正常。”利用工程部的員工頭盔第一視角,王世杰和高遠見即使不親臨一線也能看清構造,“通用性不但意味著,能通過減少技工培訓成本,減少生產線調試優化等手段降低建造成本,更方便戰爭期間的維修、拆解和重建。”
“事實上人之領每一代武器都主要使用那么幾種變形,并且往往還會和上一代、下一代都有不少相通的武器結構甚至彈藥、電網型號。”
“英仙座星域泛濫的各色武器,除了因為大崩潰導致的環境封閉,讓一些上古時代的武器有了重新啟用的機會外,更多的是200多年實踐,讓各勢力足以走出不同的技術路線。”
李斌聽著科學家的講解,看到伏爾甘沖自己豎起大拇指,示意船艙內沒有任何活人,也沒有任何戰斗痕跡,武裝系統確實下線,一切安全,一邊走一邊思考。
想想也是,銀河系何其遼闊,別的不說,即便一款武器、飛船的構件只在幾個或者十幾個星域流通。為了應對銀河各地的戰爭、叛亂和軍事駐扎,從最‘北’抽調艦隊、軍隊到最‘南’,豈不是會碰上武器不通用的問題?
那后勤部門可要問候所有艦船研究所的親媽了。
這些內部看起來平平無奇的高科設計,其實恰恰凝結了設計者的巧思——總督座駕又咋地?總督座駕,你也要修船!神之怒級,哪怕是在現在的英仙座星域,也能找到相當數量的通用備用件和替換構件!
“沒準兒很快,神之怒級就能修繕如新重返戰場。”李斌這樣跟妻子開玩笑。
然而很快李斌就意識到自己錯了,不但錯了,還錯得很離譜。
神之怒級的艦橋寬闊、明亮且座位比任何高科主力艦的艦橋座位都少。
這意味著她的自動化程度相當高,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她才能在沒有人操控的情況下,依靠自己完成下潛、上浮和主炮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