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發一更,今天三更,后兩更得晚點兒)
兩艘阿特拉斯jyd(鬣礦版本)級運輸艦搖搖晃晃在白石艦隊護航下,駛入跳躍點。
這種主力艦尺寸的民用運輸船,整體結構塑造成y形,飛船比阿特拉斯級還寬。
她存在的意義,在于從結構上滿足‘快速裝卸’和‘分區’的需求。
其y形船身,可以直接占據兩座泊區,同時使用兩座泊區的機械臂、龍門吊和運輸裝置。
自帶的結構分區,支持飛船同時運輸嚴格保密的軍需和民間訂單,左右兩部分互不相同,以實現船主在領巨企級勢力的軍事訂單時,還能撿其他訂單抬高利潤。
作為技術移民,自掏腰包的馬里奧站在寬敞的觀景臺前,和其他移民一起安靜等待。
觀景臺的拼接玻璃都斷電了,隔絕內外,這種玻璃通電透明斷電不透明,可以有效在經過跳躍點時,保護這些缺乏超空間跳躍經驗的普通人,防止他們出現更嚴重的眩暈癥狀。
幾十分鐘后,重啟完畢的飛船開始播報:
“親愛的移民們,蘭花草號已經抵達伊甸星系,本艦將于10秒后激活觀景臺電路,請參觀的顧客注意時間。”
人頭攢動,粗粗掃過去,至少在兩百人以上。
馬里奧對自己的估算很有信心。
他是來自一顆歷史悠久的行星的居民,沙漠行星有數座巨大的圓頂城市,城市外是大崩潰前的人之領遺跡。因為過于散落,巨企并未對這里動用官方打撈團隊,而是轉而將業務外包出去,交給民間的冒險家和獵人們自行打撈,他們只開設回收站回收。
生活在圓頂城市里的居民,除非實在掙不到錢,亦或者背負貸款,才會出來討生活,否則是決計不肯出來的。
惡劣的氣候,稀薄的氧氣,多次戰術轟炸導致的大氣污染臭味兒,不是生活在溫室的花朵可以輕松適應的。
馬里奧在圓頂城市外的聚居地開了一家次級廢品回收站,回收站的許可證來自自己的爺爺,傳給母親后于3年前母親病逝時傳給自己。
是的,馬里奧也是罕見的有父母的人——盡管他不知道父親是誰。
事實上,在巨企難以影響或懶得影響的地方,生育工廠出生的人造人數量并不占絕對多數。在這些危險的,惡劣的地方,只有代代傳承的家庭,才能負擔得起向集團、企業購買憑證,傳承財富的可能。
馬里奧能自掏腰包買船票,靠的就是賣掉次級回收站和憑證掙來的本錢。
他放棄了熟悉的人脈和家族營生,循著全息小說和廣告編織的美夢,來伊甸星博一個出路。
這些聚集在觀景臺的大部分人,跟他馬里奧一樣。
他回憶起自己在紅色的戈壁上開電三輪跑業務的經歷,電三輪在50多度的高溫下溫吞地爬行,在一個個巖石開鑿的定居點間穿梭,上門回收小型定居點從廢墟挖到的一切。
大型定居點都是實力雄厚的回收站占領,別人不需要出鎮子就能吃得飽飽的,只有他這樣的孤家寡人,才會深入各地,靠著勤勉掙錢。
那些人才是巨企眼中的‘中產’,他這樣的人,即便有生產資料,距離巨企定義的中產也太過遙遠。
甚至馬里奧還會兼職當維修員,靠著母親傳授的武器、設備維修技術,以及自己從網上冒險非法學來的三腳貓駭客技術掙一分外快。
他也做疏通古老下水道的生意,這買賣可來錢,不但要開爐熔煉合金,修補下水道破損,甚至還能賣出幾袋子混凝土,偶爾靠著手里的激光槍,和呼朋喚友獵殺些生活在下水道里,比嬰兒還大的老鼠和變異爬蟲,皮、肉都能直接賣給聚居點,是筆不錯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