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多?那是不是可以發展石材加工?或者利用獨特的山地景觀,搞旅游?
    “第二類,是像河口村、下灣村這樣沿河的村子。”
    錢坤的手指劃過地圖上的沿溪河下游。
    “這些年河道淤塞,一到雨季就發大水。田被淹,房被沖,村民們辛辛苦苦一年,一場大水就回到解放前。咱們這次清淤,算是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但被洪水破壞多年的土地,想要恢復地力,還需要時間。”
    曲元明若有所思。
    清淤的淤泥是優質有機肥,能不能就近支援這些村子改良土壤?
    這不就是現成的資源嗎?
    “第三類,也是最難的一類。”
    “就是遠山村、馬鞍山村這些深山里的村子。”
    “路不通,是最大的問題。從鄉里開車過去,到山腳就沒路了,剩下的十幾里山路全靠兩條腿。村里的年輕人幾乎都跑光了,剩下的全是老弱病殘。他們守著山里的好東西,比如野生的藥材、菌子、上好的木材,可就是運不出去!外面的東西也運不進去,娶個媳婦都難!”
    錢坤嘆了口氣。
    “我去年去遠山村,村里最年輕的勞動力,是一個六十二歲的老大爺。他跟我說,他們不是懶,是真的沒辦法。他們感覺自己被這個時代給忘了。”
    “被時代忘了”
    曲元明重復著這句話。
    “錢鄉長,不會了。從今天起,我們不會讓任何一個村子,任何一個人,被時代落下。”
    錢坤重重地點了點頭,眼眶微微有些發紅。
    曲元明的手指,在地圖上那幾個被圈起來的深山村落上敲了敲。
    “那就先啃最硬的骨頭!錢鄉長,我們的第一仗,就從遠山村、馬鞍山村開始打!”
    “好!”
    錢坤一拍桌子。
    “曲鄉長,您要是真能把路給他們修通,那就是給了他們一條活路啊!他們最窮,也最苦,可心氣兒還沒斷。只要路通了,山里的藥材、山貨能運出來,孩子們上學能方便點,老人們看病能及時點他們就有盼頭了!我替他們謝謝您!”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