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李青長長舒了口氣。不容易,太不容易了。幸賴,誘惑足夠大,總算把沈鑫給忽悠過去了。李青之所以能成功,一方面是他的畫餅技藝爐火純青,另一方面就是大明首富的吸引力了。相比之下,后者的權重更大。李青利用的就是沈鑫的貪婪,也清楚未來沈鑫成長起來后,可能會出現的情況。不過,他并不在意。說到底,大明還是一個君主制的封建王朝,而沈鑫終究只是一個人而已。資本的力量固然強大,卻也沒強大到個人撼動皇權的地步。正如李青跟朱祁鎮說的那般,沈鑫的崛起是建立在損害其他富紳利益的基礎上,這也注定了他成為不了威脅。資本在最初階段,上對國家,下對百姓,都有益的,且利益極大。至于以后…錢賺的太多,就不是他自己的了。李青從一開始,打的就是綁架資本的算盤。尤其是讓沈鑫跟富紳借錢,名為幫沈鑫解決問題,實際上就是把其他富紳也拉下水。富人花錢,是窮人的福音,因為富人花出去的錢,會流入窮人口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青這一手跟以工代賑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比以工代賑更高級。因為這個‘工",是‘工業"的工,而不是單純的勞作。它具有強烈的利好目的。哎呀呀,真不錯呀真不錯……李青心情暢快。整個金陵的人口,約莫在一百五十萬左右,而在不遠的將來,這里將會釋放近千萬兩的財富,可以想象,會對這里的百姓帶來怎樣的變化。李青越想越開心,忍不住笑出聲。笑著笑著,李青突然察覺到一道異樣目光,抬頭一看,小六子正帶著一股別樣的情緒看著自己。“怎么了?”“大人,咱家真是服了。”小六子諂媚中帶著一絲敬畏,“您這一張嘴,愣是說得那姓沈的連錢都不要了,厲害,實在是太厲害了。”“啊哈哈…是嗎?”李青訕笑道:“沒辦法啊,皇上有顧慮,不好明面上援助他,本官也只能如此了。”頓了頓,“倒也不是我能忽悠,主要是他自己想更進一步。”小六子笑笑不說話,只當李青是在謙虛。“不過,以后公公還是要盡可能地為其提供幫助。”李青正色道,“江南是賦稅重地,近些年朝廷的稅收又逐年減少,沈鑫起勢后,會產生高額賦稅,金陵的賦稅就是你的政績;辦好了這件事,秉筆太監跑不了。”“哦?呵呵……咱家明白,咱家曉得。”小六子眼睛瞇成了一道縫,“皇上讓咱家來,不就是為了這事兒嘛,大人放心,事關前途命運,咱家定會盡心竭力。”李青笑道:“如此,那就提前恭喜公公了。”“哪里哪里,還沒影兒呢。”小六子矜持說著,但笑容逐漸……變態。~李青和小六子簡單交代了些東西,然后留其坐鎮織造局,自己則是帶著禮物,歡歡喜喜回家過大年去了。新年氣氛濃郁,門柱上貼著春聯,門上貼著門神,屋檐下掛著兩盞大紅燈籠,年味兒十足。李青滿臉欣然,他已經好久沒體會到這種過大年的感覺了。他前段時間在此小住過,下人都知道他是自家老爺的貴客,見他提著禮物登門,連忙上前見禮。“小的見過李公子,俺們老爺說了,李公子到來不用通稟,直接進家就是。”下人十分客氣,“公子請隨小的來。”李青跟著他進門,問:“你家老爺在家吧?”“在的。”下人說,“今兒曹國公也來了。”“他們沒去梨園看戲嗎?”李青詫異。“明兒就除夕了,戲子也過年啊。”下人笑道,“梨園也停業了。”古人對過年十分重視,哪怕是窮苦人家,平日節衣縮食,也會在過年這幾天吃上頓好的,忙碌一整年,為的就是這幾天。大過年的還串門,這李景隆可真行……李青撇了撇嘴:這小子倒是好命,整日享福,啥也不干。這樣的退休日子,李青倍感羨慕。不過話說回來,人家李景隆都半截兒身子入土的人了,還不能享受享受啦?李青剛進門不沒多久,就隱約聽到了李景隆的大嗓門兒。“李青那廝果然說話如放屁,這他娘都臘月二十八了,我就知道,他娘的不是個東西……”李景隆罵罵咧咧,接著又說:“老爺子,不是我說你,我要是收了這么一個不孝的徒弟,我非把他從京師拽回來,吊在樹上打上一頓不可。”張邋遢云淡風輕,“所以你不是我。”“老爺子,他不孝啊!”李景隆持續拱火。“行了別聒噪了,青子回來了。”張邋遢不耐煩的說。“哪呢?”“這呢。”李青揚聲喊了一嗓子。很快,先是一陣棍棒敲擊地磚的急促聲,片刻后,李景隆從月門走出來。看到真是李青先是一喜,接著,連翻白眼帶噘嘴,“呦呦呦……這不是李大欽差嘛,怎么有空來金陵了?”李青學著他賤兮兮的模樣,反唇相譏,“呦呦呦呦,這不是曹國公嘛,怎么大過年的去別人家串門兒啊?”李景隆氣道:“知道啥叫尊老愛幼不?”“這話說的。”李青揶揄道,“熊孩子歷來不招人喜歡。”“你大爺!!”李景隆破防。“行了行了,剛見面就吵,你們可真行。”朱允炆上前接過李青禮物,“來就來唄,還買什么禮物啊。”“你要不要,給我。”李景隆說。朱允炆-_-||:表兄,師兄罵你熊孩子,不是沒有道理。他將禮物交給下人,笑道:“走,去后院聊。”府上沒有女眷,也沒什么前后院的顧忌。三女住過的房間被封存了起來,朱允炆只是讓人隔斷時間打掃一次。府上的廂房太多了,平日間朱允炆和張邋遢,都是住在藏書閣旁邊的廂房。師徒倆都喜歡看書,《永樂大典》集天下書之大成,平日不。幾人自然而然地去了藏書閣,李青欣賞著書屋,笑問道:“書看多少了?”“只恨人生太短啊!”朱允炆面露遺憾之色,“怕是有生之年看不完了。”永樂大典足足有一萬余冊,三萬萬又七千萬字,這又不是白話文的小說,可以一目十行,一天能看上一冊,都算是快的了。李青隨手取出一本翻了翻,又放了回去,笑道:“等以后給你看真玩意兒。”朱允炆撓了撓頭,“什么真玩意兒?”“正本。”李青說。李景隆拆臺道:“得了吧,你臉沒那么大,那可是太宗的一大功績,皇帝不會讓你帶出來的,頂天讓你翻閱一下。”“放在宮里也是吃灰,皇帝壓根就不看。”李青道,“便是太宗時期,也只是書案上放兩本當裝飾,壓根就沒人看。”李景隆撇嘴道:“不看也沒有賞人的道理,那是太宗留下的瑰寶,你就別想了,皇帝絕不會送你。”李青笑了笑,沒再說什么。李景隆說的是事實,但他也沒想過走正規渠道。永樂大典放在皇宮,還沒放在他這兒安全呢。李青不是覬覦大典,只是不想這正本遭到損害。朱允炆見倆人又有抬杠趨勢,連忙岔開話題:“師兄,你這次來也是為公務?”“嗯。”“織造局不是開起來了嗎?”李景隆不解,有些惱火,“不是吧李青,你來不是過年的啊?”“那是過完年以后的事。”李青笑著說。聞,李景隆臉色緩和許多,嘆道:“俗話說,能者多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你也別太顯擺,不然皇帝能用死你。”oЬr“……”李青無語,“你就不能盼我點兒好?”“實話不中聽,但是事實啊!”李景隆攤了攤手,“你這么好用,皇帝肯定可勁兒用啊!表弟,你說呢?”朱允炆( ̄︶ ̄)無語的又多一人。張邋遢除了去梨園時,平時和話癆的李景隆也聊不太來,拿上一本書,就去一旁躺椅上看書去了。留三人敘舊。李青揚聲道:“師父,我這次給你買了許多金陵不常見的草藥,您老要是無聊,可以煉煉丹。”“嗯,好。”張邋遢回了一句,繼續看書。李景隆問:“我的禮物是什么?”“一根拐杖,一把折扇。”李青說。“沒別的啦?”李青忍著笑:“別的襯托不出你的騷氣。”“……你大爺。”朱允炆倒是不在意這些身外之物,起身道:“你們先坐,我去沏壺茶來。”“不是有下人嗎?”李景隆哼道,“一把年紀了,也不知道享受享受。”“生命在于運動,啥都不干也不好。”朱允炆笑笑,“師兄,晚上住哪兒,我讓下人收拾一間房出來。”李青想了想,“和你們住一起。”朱允炆有些詫異,他還以為李青會住曾經住過的房間呢。“怎么了?”“沒什么。”朱允炆輕松笑笑:看來師兄是真放下了。李景隆伸了個懶腰,仰靠在椅背上,問:“這次能待多久?”“說不好,少則半年,多則一年。”這次,李景隆沒再毒舌,李青逗留的時間,比他預期的多多了。“勞逸結合,公務要忙,也別太虧待了自己。”李景隆輕聲說。李青笑著點頭:“對了,我這有個發財的門路,你干不干?”“什么門路?”“養豬。”“你沒毛病吧?”李景隆沒好氣道,“這玩意兒富人不吃,窮人吃不起,養什么都比養豬強。”朱允炆提著茶壺進來,笑問道:“聊什么呢?”“李青讓我養豬,你說好笑不好笑?”李景隆揶揄道,隨即察覺這話有歧義,補充道:“是吃的豬。”說著,還惟妙惟肖哼哼了兩下。“噗嗤……”“庫庫庫……”連遠處看書的張邋遢都大笑起來,偌大的書房笑聲不斷。年味兒更足了。朱允炆倒上熱茶,招呼道:“師父,過來喝杯熱茶吧。”“嗯…好嘞~”張邋遢伸了個懶腰,走到茶桌前坐下,“青子,你讓李小子養豬,可是未來百姓都吃得起?”“師父明鑒。”李青笑著點頭,“半年以后,金陵百姓的生活質量定然飛漲。”牛羊肉太貴了,底層百姓根本吃不起,但豬肉價格一直比較親民,也是百姓改善生活的首選。(s:歷朝歷代都禁止殺牛,但歷朝歷代都可以吃牛肉。)朱允炆不解道:“師兄,金陵近一百五十萬人口,如此大的人口基數,你怎么就能如此篤定?”“是啊!”李景隆也不解,“莫非皇帝要給每個百姓發銀子?”李青道:“暫時保密,以后你們就知道了,事實肯定如此那般。”“確定?”李景隆狐疑。“愛信不信。”李青翻了個白眼兒,“我只能說,聽勸保你盆滿缽滿;不聽勸,事后保你追悔莫及。”“那我干。”李景隆知道李青絕不會坑他。他一把年紀了,錢對他來說作用不大,但他有一大家子人,有滿堂兒孫,錢這東西自然是多多益善。李青打趣道:“堂堂曹國公竟然養豬,不怕傳出去被人恥笑?”“不偷不搶,也不犯大明律法,我怕什么?”李景隆一臉無所謂,“再說了,又不是我親自養,還不是找人做?”頓了頓,奇怪道:“你怎么會想到這個?”“自然是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啊。”李青笑道,“百姓有錢了,肯定想改善生活,可金陵現有的并不足以支撐消費,若沒有相對的供應,物價就會上漲;沒錢的時候他們吃不上肉,有錢的時候他們還吃不上肉,那不白有錢了嗎?”吃、穿,是生活必需。穿的東西金陵不缺,就缺吃的,準確來說是卻肉食。紅薯、土豆已經解決了挨餓問題,接下來就是吃好了。而物美價廉的豬肉,則是最好的選擇。李青隱約記得,后世專家說:豬肉價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老百姓的幸福指數。…~s:不舒服,今兒就一章…算請假吧,明天恢復更新。(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