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侯府,李青、耿炳文相對而坐。沒有絲毫客套,李青直奔主題:“耿將軍,人選有了嗎?”雖說是打表演賽,但十幾萬人的隊伍,若是沒有提前布局,假打很可能演變成真打。耿炳文沉吟道,“名單我已定下,副帥由駙馬都尉李堅擔任,此人曾是魏老國公的部將,和燕王私交甚篤,還是燕王的小舅子;都督潘忠、顧城,前鋒都指揮使楊松擔任、劉遂;當初燕王跟著老國公歷練時,和這些人經常泡在一起,交情甚好。”李青輕輕點頭,“他們知道詳情嗎?”“知道一點。”耿炳文道,“有些話不能說太明,不過他們不是傻子,都是戰場老將了,只要本侯在戰場上稍微一安排,他們就能明白深意。”他抿了口茶,淡淡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就當今皇上這脾性,他還敢因為一場仗,把這些軍中老將全都罷黜不成?若真那樣,恐怕大明的天也要變了。”李青心中一凜,更覺著這位小小朱不適合當皇帝。不僅縱容文臣,武將也個個不服管。這也難怪,短短一年光景,文臣都要爬到勛貴頭上拉屎了,如此之大的轉變,這些武將自然憤怒。李青想了想,問:“都是自己人,在下以為,還需盡量減少一些傷亡,耿將軍覺得如何?”“那是自然。”耿炳文老神在在道,“我已經明確安排過了,可以適量的失蹤一些人。”“適量失蹤?”李青撓了撓頭,旋即明悟,這是要在可利用的規則下,遣散一部分士兵,以達到減員目的。他雖然不知具體如何操作,但他知道對老耿來說,這肯定不是難事。還得是老將啊,輸都輸得這么有水準!兩人商議了一下午,第二日開始調度軍需。……對內用兵實在太方便了,盡管兩人不慌不忙,也只用了十來天的光景,就完成了戰前準備。出征這天,朱允炆率文武百官,將大軍送至城外,規格不可謂不高。“耿愛卿、李愛卿,平叛亂之事就全權交給你們了。”朱允炆嚴肅道,“莫要讓朕失望!”“微臣遵旨。”二人齊齊拱手,“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圣上所托。”見兩人信心滿滿,朱允炆大為心安,又道:“燕王畢竟是朕的皇叔,戰場刀槍無眼,還請兩位愛卿看著些,莫要讓朕背上殺害親叔叔的罪名。”上次逼死湘王,還可以說是湘王畏罪自殺,與他無關,可要是戰場上真刀真槍的干死了燕王,他朱允炆連狡辯都不成了。小小朱終究還是不夠狠!耿炳文都驚呆了,好半晌才回過味兒來,“臣遵旨。”……十三萬大軍,號稱三十萬,從京師出發。八月下旬,抵達真定。安營扎寨后,耿炳文命一支小隊前去打探情況,在得知燕王那邊已經準備好了后,立即叫來了先鋒都指揮使。帥營里。耿炳文望著沙盤沉吟半晌,冠冕堂皇道:“燕王打仗最喜歡虛虛實實,實實虛虛,我們人數雖多,亦不可大意;楊松,你帶九千騎兵,先去探探他的底。”“末將……”楊松干巴巴道,“大帥,九千騎兵是不是有些……少啊?”“哎?不少了。”耿炳文笑呵呵地搖搖頭,接著,又鄭重囑咐,“戰場刀劍無眼,萬不能傷了燕王,這是皇上的交代;同時,本帥也不希望你有事,明白嗎?”楊松呆了呆,旋即,露出不可置信神情,剛要說些什么,卻被打斷。耿炳文拍了拍他的肩膀,正色道:“明白嗎?”“明…末將明白。”楊松點頭,但又有些不放心,“大帥,這樣會不會……”“大明律載有明文,奉命辦事,有罪不究。”耿炳文道,“執行去吧!”楊松放下心來,抱拳道,“末將領命。”見人走了,李青忍不住問道,“大帥,楊將軍能明白深意嗎?”“放心吧。”耿炳文笑了笑,“莫以為只有文臣心眼兒多,武將也不傻,等著瞧吧,楊松絕不會讓我們失望。”李青點了點頭,不再語。十三萬大軍只派了九千出戰,余者盡皆原地駐扎,按兵不動,耿炳文不愧是老將,果然夠謹慎。第三日,楊松幾個親兵失魂落魄趕了回來,哭喪著點道,“大帥,大事不好了,燕王趁夜偷襲我們,損失慘重啊!”“有多重?”耿炳文沉著臉問。“八千多騎兵……啊不。”親兵囁嚅道,“是八千多戰馬被俘。”他們都是老油子了,語藝術還是懂的。“混賬!”耿炳文勃然大怒,“楊松人呢?”“指揮使他…他也被俘了。”楊松親兵都要哭了,“大帥,我們是被偷襲了,壓根就沒發揮出戰力,燕王太陰了。”“沒用的玩意兒。”耿炳文一腳踢翻椅子,吼道:“滾,滾出去!”“是是是。”幾人如蒙大赦,逃也似的跑了出去。耿炳文來回踱了幾步,揚聲道:“來人。”親兵撩開營帳,拱手道:“大帥有何吩咐?”“去把都督潘忠叫來。”“是。”親兵拱手應是,大約一刻鐘后,潘忠前來拜見。“大帥有何吩咐?”“楊松被俘了,你帶上三萬兄弟,去把他營救出來,記著,莫傷了燕王。”耿炳文道,“要是救不回來,你也別回來了。”“啊?這……”“還不快去!”“末將領命。”潘忠硬著頭皮稱是。五日后,潘忠親兵返回,稟報戰果:三萬大軍被俘兩萬七,潘忠也成了俘虜。李青暗贊:難怪老四一口一個炳文叔,這炳文叔是真給力啊!老耿簡直是上趕著給老四送兵,而且連將領也一并送了過去,這服務態度……就是超級,他也享受不到啊!不過該說不說,老四也很有水準,老耿喂的餅竟能完完全全接住,這可是個技術活啊!耿炳文氣得胡子一撅一撅的,罵道:“沒用的東西,還愣著干嘛,給老子滾!”“大…大帥。”潘忠親兵怯怯道,“燕王給您下了戰書。”“哦?”耿炳文一怔,隨即道,“拿來我看。”潘忠親兵連忙取出書信,雙手奉上,而后退了出去。耿炳文一把撕開信封,李青也湊了上去。戰書很簡單,只有一句話:滹沱河決戰!此外,下面還畫了三個火把。李青皺了皺眉,問道,“這是軍中的暗語嗎?”“不是。”耿炳文道,“估計是晚上決戰。”旋即,又搖了搖頭,“應該不止如此,娘的,干嘛畫三個啊?我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子了,還得陪他玩兒猜謎,欺人太甚!”李青干笑道,“俗話說,再一再二不再三,估計燕王也是怕大帥回去后不好交代。”他也有些納悶兒,老四打仗在行,但不是玩心眼兒料,搞這一出是嘛意思?倆人對著火把研究半天,忽然,李青福至心靈,道:“大帥,我好像明白了。”“是什么?”耿炳文問。“三為眾,燕王的意思是,晚上他會點燃很多火把,類似于擺空城計,我們只需中計,然后倉皇撤退即可。”李青解釋,“晚上大軍倉皇撤退,黑燈瞎火之下,多些逃兵也屬正常,燕王這是在為我們考慮,如此一來,正好契合了大帥之前定的適量失蹤!”“不可能,絕對不可能!”耿炳文斷然道,“老四沒這么多心眼兒。”“大帥,完全有可能啊!”李青道,“燕王沒這么多心眼兒,不代表他身邊的謀士沒有。”不知怎地,李青想起了那個老和尚。……(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