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核對了一下賬目,不多不少,銷售額整整七萬九千兩。作坊、書店、工人成本加起來,僅僅三千兩,若單論工人工錢,僅200多兩。而利潤,幾乎頂得上大明三個縣一年的賦稅了,并且,這些連永樂大典的百分之一都沒有。要知道,永樂大典可是有一萬多冊!夏原吉喃喃道:“這要是全部刊印一遍,都趕上半個大明,半年的賦稅了,這……這錢真好賺啊!”接著,他又泛起愁來,“金陵是富,卻也沒富到這個份兒上,富紳總不會不吃不喝,就要大典吧?”“所以要打廣告。”“啥是廣告啊?”“就是廣而告之。”李青笑道,“把消息傳遍天下,讓天下各地的富紳前來購買。”頓了頓,“夏尚書留在這兒收賬,本侯進宮一趟,盡快確定下一次的銷售時間,也方便打廣告。”“嗯,永青侯忙。”夏原吉笑著點頭,他最喜歡數錢了。~乾清宮。“什么?七萬九千兩?”朱棣都驚呆了,小表情跟一旁的憨憨有一拼。不愧是爺倆,老四真真像……老二真像老四啊!“李青,你莫不是在騙朕?”“錦衣衛、宮中太監、戶部尚書都在,我有必要說謊嗎?”李青翻了個白眼兒,“話說,皇上是不是……”李青抬起手搓了搓,意思很明顯:老四你別畫餅,來點兒干貨。一下賺了這么多,朱棣也覺得不表示表示說不過去,“老二,你的金豆子還有沒有?”“爹要用,盡管拿去。”朱高煦很慷慨,把身上的金豆子全掏了出來,足足一大捧。朱棣把兒子的一捧金豆子,全倒在手中,而后塞在李青手中,“朕賞你的。”朱高煦:(⊙o⊙)…都不背人嗎?朱高煦滿臉痛苦,內心大呼:哎呦我的爹啊,你給他還不如扔水里呢!李青掂了掂,這一捧金豆子不下五十兩,也不算少了,笑瞇瞇道,“謝皇上賞賜。”“皇上,臣這次來,可不是為了討賞。”李青將金豆子揣進懷里,“我是為了問問永樂大典刊印的事兒。”“這還用問嗎?”朱棣道,“繼續刊印繼續賣,快再送來些副本,朕要題字,來人,筆墨伺候……”老四這個興奮啊,寫倆字兒就值上萬兩銀子,這以后還不得年年北伐,牟勁兒建都呀。對了,九邊的城也得再加固一下,還有,再加五千門大炮……朱棣已經想好錢咋花了。朕要題字,誰也攔不住,朕說的!朱棣擼起袖子,急吼吼道:“李青你還愣著干嘛,快去弄些刊印大典來!”“……皇上,你理智一點!”“都是錢啊!”朱棣哪里能理智,他現在一刻不題字,就感覺錯過了幾百萬,“少廢話,快去拿副本來。”“皇上你聽臣說。”李青哭笑不得,“物以稀為貴,饑餓營銷……”巴拉巴拉……半刻鐘后,朱棣臉上的喜悅逐漸被遺憾代替,“唉……白高興了!那就再換一版刊印吧,這次一定要多印些。”李青建議道,“皇上,為保障稀有,以及吸引后面的富紳,還是按這個規模為好,一冊正本印一百冊副本。”“那就多印些正本。”朱棣現在是視財如命,手里沒錢花的感覺,實在太難受了,“給你三個月時間,務必刊印五百冊出來。”“這個……怕是有些難啊!”“那朕不管,你想辦法,朕只要結果。”朱棣傲嬌道,“朕現在啥都不認,只認錢。”李青:“……”這時,小胖火急火燎地趕來,喜滋滋道,“聽說大典賺了大錢,賺多少啊?”“近八萬兩。”“這么多。”小胖搓了搓手,“錢都送去國庫了吧?”李青道:“夏尚書在收賬,估計這兩天錢糧就能收的七七八八。”“哎呀呀,好啊!”小胖開心道,“青…李愛卿啊,刊印不能停,還得繼續搞。”李青好笑點頭。朱棣斜睨了好大兒一眼,道:“老大,朕準備過倆月北伐。”“沒錢啊爹。”小胖攤了攤手,“通運河、建都有多花錢你又不是不知道。”“那朕少出些兵,算上補給只出三十萬。”“沒錢,沒錢啊!”小胖頭搖地跟撥浪鼓似的,“就是十萬,也出不起。”朱棣自覺已經讓了一步,見好大兒還是哭窮,有些惱了,“你放屁!”朱高煦趁機火上澆油,“大哥,你管著大明的錢袋子,你倒是說說,這錢都去哪兒了?”“通運河、建都都花了啊!”“不是吧?”朱高煦冷笑,“我可是聽說,某人背著皇上裁減了一大部分建都工匠呢。”小胖心中一驚,暗罵:“誰走漏的風聲?他娘的,隊伍不好帶啊,群眾里面有壞人啊!”這事兒其實朱棣也知道,畢竟有錦衣衛在,他消息很靈通,之所以不說,是知道好大兒從中斡旋也不容易,便默許了。“老大,我就問你,有沒有錢?”“沒錢!”小胖干脆利落地搖頭,反將一軍:“父皇,我就問你,信不信我?”朱棣眼睛瞇了瞇,“我要不信呢?”“那我不干了。”“你……!”“放肆!”朱高煦倒先火了,“你這是為人子該說的話嗎?”小胖翻了個白眼兒,“老二,要不你來監國?”“我……”朱高煦愣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我監國?”“你愿不愿意?”“咳咳……”朱高煦心肝撲通撲通跳,悄悄瞥了父皇一眼,試探道,“倒也不是不行。”頓了頓,又道:“父皇,既然大哥不愿監國,那我監!”朱棣眉頭一皺,“你監國?”“昂。”朱高煦重重點頭,“父皇你放心……”“好了。”朱棣打斷道,“你對朝政還不熟悉,等以后有機會再說。”朱高煦聽以后有機會,也沒急于求成,保證道:“父皇,要是以后我監國,國庫絕對有錢。”“嗯,父皇還是相信你的,你打小就聰明……”朱棣情不自禁地畫起了大餅。朱高煦吃的很香。見小胖、李青一臉怪異,他心里更美,暗道:“你倆就酸吧,終究還是我更受寵。”……李青在翰林院挑了二十人,讓他們務必在半個月內謄抄五百冊大典出來。朱棣給的壓力,被李青原封不動地甩給了這些翰林。而后,李青又叫小胖讓蘇杭的地方官打打廣告。蘇杭富紳最多,也離金陵近,到時候肯定能趕過來。忙活了半個月,五百冊大典總算是謄抄完畢。李青拿給印刷工匠,問道:“師傅,這些能在兩個半月內印刷一百冊嗎?”“侯爺放心,絕對沒問題。”工匠保證道,“夠夠的。”“真的?”工匠解釋:“上次之所以慢,是因為雕刻字模費了太多時間,現在不一樣了,那一百冊幾乎涵蓋了所有文字,只需排序就可。”“原來如此。”李青啞然失笑,“行,你們好好干,務必保證質量,精益求精,干得好,我給你們漲工錢。”工匠們一聽說漲工錢,個個喜形于色,保證一定會書印好。李青笑了笑,拉著監工的錦衣百戶走向一旁,小聲道,“除了防止他們私自把大典帶出去,其他事情不要干涉他們。”百戶拱手稱是。李青伸了個懶腰,“行,副本刊印出來,去對面通知我一聲。”“下官遵命。”百戶抱了抱拳。李青愉快地出了作坊,進了對面自己家。回到家,舒服地靠在躺椅上,溫熱適中的熱茶,及時送到,“先生喝茶。”“嗯。”李青接過抿了一口,滿臉享受。婉靈巧笑道,“先生,你似乎很開心呢。”“是啊,確實開心。”李青笑道,“這部曠世奇作,一式一百份兒,在民間流傳,隨著抄錄,其數量不可估計,大典定會一直流傳下去,而不是躺在皇宮吃灰。”(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