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什么人,他認準的事兒,沒人能勸得住,直接下了圣旨。要擱平時,這事兒也就這么定了,但這次不同,遷都損害了所有官員的利益,他們又豈會輕易妥協。翰林院不起草,禮部不頒發。朱棣再下中旨,這下群臣沒辦法了。皇上下的圣旨,都是經過中書、門下省頒發才有效,老朱廢除了宰相制,所以大明皇帝的圣旨,正常情況下,都是翰林院起草,禮部頒發,但中旨不同。中旨是不經過任何部門,直接從內廷頒發,雖然不經過禮部,但依舊有效,在這個皇權至上的時代,皇帝的話就是法理。說白了,中旨大多都是皇帝玩不起了,以帝王權勢強迫百官的無奈之舉。一般來說,能不用中旨,帝王是不愿用中旨的。草擬的圣旨,禮部還有權力封還,但皇帝直接頒發出來的中旨,已經蓋棺定論,他們也無可奈何。除非他們抗旨!但誰也不敢抗旨,尤其是面對朱棣這樣的皇帝。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們不敢公然抗旨,卻也不是毫無辦法。于是乎,百官跪在宮門的戲碼上演,把宮門堵得嚴嚴實實,以孝道的名義勸朱棣三思,請求讓皇后娘娘盡快下葬,入土為安。朱棣看著這些個口蜜腹劍的臣子,大為震怒。“皇上…”李青勸道,“山高路遠,一路顛簸對娘娘也不好,不若先去順天選一處吉地,待陵寢建成,再下葬不遲。”他知道,老四要是再打破規則,多半要出事,還是先給群臣一個緩沖時間為好。朱棣依舊惱怒,但李青的話不無道理,輕輕點頭:“明日北巡,你伴駕隨行。”說罷,憤憤一甩袖子,轉身離去。李青看著烏泱泱跪在地上的群臣,心里也不由一陣無奈,遷都這件事兒,實在是棘手的緊。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于是去找了小胖,想看看小胖有無良策。“沒有。”小胖搖頭,十分干脆,“這件事兒不可能和和氣氣解決,暴力手段必不可少;不過最好過上幾年再說,等攤丁入畝的勁兒過去了再遷都,短期就遷都,少不得要出亂子。”頓了頓,“這邊我盡力安撫,不過父皇那邊,你也得多勸勸,不能因為遷都壞了大好局勢。”“這我明白。”李青有些擔憂,“這邊你應付的過來嗎?”“沒把握,試試吧。”小胖嘆了口氣,“皆大歡喜地遷都是不行了,只要不鬧出大亂子,我就心滿意足了。”李青默然片刻,問道:“你贊同遷都嗎?”“從長遠來看,遷都利大于弊。”小胖點頭,“如若不遷都,過不了多少年,皇權就會被南方世家架空,走北宋的老路;父皇此舉深謀遠慮,金陵雖富,卻不是做京都的最好選擇,它……太小氣了;大明是正統的大一統王朝,京都所在必須要有戰略意義。”小胖嘆道,“其實我更希望遷都到洛陽,亦或西安,但……算了,順天也不錯。”李青苦笑道:“那兩個地方的確適合做京都,但不適用眼下的大明的情況,皇上在北平經營多年,去了那兒方便統治,若去了人生地不熟的洛陽、西安,只怕是……就這情況你也看到了,真要去了那兩處地方,指不定鬧出什么幺蛾子呢。”“是啊!”小胖揉了揉眉心,“有件事我不方便說,青哥你給父皇說一下吧!”“什么?”“他這次北巡,帶上瞻基。”小胖認真道,“以后的帝王,必須還得是武皇帝,不然很難壓得住百官;瞻基不能學我,只能學父皇。”李青點頭:“這個好說,皇上對太孫本就寶貝,想來不會拒絕,我等會兒給他說一聲。”“嗯…還有老二、老三。”小胖道,“那倆貨一個真憨,一個假精明,父皇不在京師,他們倆少不得會被人利用。”“好。”李青答應,“你也別給自己太大壓力,多保重身體。”“嗨~我心大,天真塌下來,不是還有父皇嘛,我不急。”“就得保持這心態。”李青輕松道,“行了,我這就去找皇上。”~“朕原本就打算帶上瞻基。”朱棣道,“不過老二還是先不讓他回去的好,有他在,老大反而能輕松不少,朝爭不能太激烈,但也不能完全沒有。”李青苦笑:“皇上你就不怕漢王真能起事?”“就他?”朱棣冷笑,“老大倒是起事的本事,他可沒有。”李青無奈,朱棣多疑的性格,比老朱還嚴重,最起碼人老朱不懷疑自己兒子。“好了,回去準備一下,明兒咱們就走。”“能帶家屬嗎?”李青問。朱棣臉色陰沉,“別逼朕扇你。”“……”——次日一早,皇帝北巡,百官出城相送。事實證明,群臣還是很守規矩的,皇帝退了一步,他們也退一步,各自留一線,不把事兒做絕。這些官場老油子,最是懂得分寸。當然,主要是群臣明白,真把這位爺逼急了,他是真敢宰人。朱棣做事風格,如朱元璋一樣,甚至某些事兒,比朱元璋還狠。比如:剝削官紳!……龍輦上,朱棣沉默不語,一直看著窗外風景,李青也不是第一次坐龍輦了,神情平淡,靠在另一側窗口,掀著轎簾賞景,中間夾著的朱瞻基很是難受。他這個年齡段,正是閑不住的時候,待在轎子里還不如在外面騎馬呢。但,他也不敢說出來,這次出行之前他就打定主意,一定得把爺爺哄開心了,穩住太子一脈的地位。沒辦法,二叔虎視眈眈,大有卷土重來之勢,他必須得努力。朱瞻基一直耐著性子保持沉默,不打擾爺爺賞景,不過時間一久,他就坐不住了。他扯了扯李青衣袖,李青轉頭,“怎么太孫?”“沒什么。”朱瞻基笑笑,小聲道,“咱倆換換位兒。”李青同樣小聲:“不換。”“你……”朱瞻基無奈,小聲哀求,“看在小胖的份上,你就跟我換換吧,我憋得難受。”“嘀咕什么呢?”朱棣放下轎簾,陰沉的臉轉了過來。“沒、沒什么。”朱瞻基知道爺爺心情不好,連連擺手。李青倒沒什么顧忌,“太孫嫌這里太悶,想出去透透氣。”朱棣看了朱瞻基一眼,“出去!”“爺爺,我……孫兒告退。”朱瞻基患得患失地點點頭,就像被女神呵斥的舔狗一樣。~朱棣呼出一口濁氣,道:“知道朕在想什么嗎?”“不知道。”李青搖頭。見老四臉更黑了,連忙撿起話頭,“皇上在想什么啊?”“朕在想啊……”朱棣嘆了口氣,“他日若真遷都了,朕死后會不會再遷回來?”“應該不會!”歷史上,朱棣遷都北平之后,就此定下了,并無再遷都事情發生。“朕倒覺得可能很會。”朱棣道,“之前建新都、通運河,朝廷花銷甚大,朕也自覺身體扛得住,所以便打消了修建陵寢的念頭,如今是時候提上日程了。”帝王陵寢一般都是帝王登基之初,便開始修建了,朱棣憋到現在不建,也是難能可貴。本來在永樂七年的時候,他是準備建的,當時百官也同意,條件是把新都、運河工程緩緩,因為國庫開支太猛。朱棣脾氣上來,索性不建了。而這次歷經喪妻之痛,對老四的打擊很大,開始考慮起自己的身后事。古人最重視身后事,帝王更是如此。朱棣苦笑道:“朕只有埋在順天,才能徹底斷了那群家伙的念想。”……(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