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輯事廠組建速度超乎預料的快,只兩日功夫,便定下了骨干人員。當然,主要是骨干不多,提督一名,千戶一名,百戶一名;掌班、司房……若干名,總共不到五十人。不過他們的權力可不小,緝查、抓人,都在他們的職責范圍之內,并且,錦衣衛審訊,他們有旁聽之權。這一來,錦衣衛的權勢大幅度縮水,行使權力也有了掣肘。東輯事廠提督也是燕王府出身,正是站班太監小林子,他資歷不如三寶,但勝在年輕,才三十多歲,這個年紀對太監來說,正值當年。——太監普遍都很能活!三寶珠玉在前,小林子也希望像三寶那樣,闖出一番事業出來。自從三寶下西洋,他就成了所有太監的偶像,平日太監們提到三寶,腰桿都挺直了幾分,就出了這么一號人物,他們相當維護精神領袖。太監自卑,褲襠里少了一嘟嚕,自覺矮人一截兒,如今機會來了,自然要好好表現一把。朱棣知道錦衣衛樹大根深,想靠這幾十人和錦衣衛分庭抗禮,根本不可能,所以,對東輯事廠相當扶持。在東安門北側給他們劃了辦公場所,另,又額外撥了五萬兩銀子,令其招募人手。該說不說,這些太監雖然沒啥文化,但辦事能力并不差,工作積極性那叫一個高。這天,李青隨朱棣來到東廠查看進度,不由大感詫異。不到半月時間,就招收了八百余番役,且個個威猛高大,廠子辦得挺像那么回事兒。唯一讓李青不爽的是,東廠衙門大堂,供奉著岳飛畫像。就……離譜!武穆在天有靈,若是看到這一幕,不知會作何感想……李青忍不住問:“公公,為何要懸掛岳武穆的畫像啊?”“呃呵呵……”小林子笑道,“咱家也沒多大本事,對皇上就是一個‘忠"字,岳武穆他老人家最是忠君,咱家就佩服他。”朱棣聽了解釋,神色從疑惑變為滿意。李青摸了摸鼻子,也不好說什么。……出了東廠,朱棣吁了口氣,笑道:“看到了嗎?”“什么?”“太監并非一無是處。”朱棣道,“沒有機會也就罷了,一旦有了機會,誰也不比誰差多少;都是人,不是讀了些書,就一定能力出眾,高人一等。”李青點頭,對此深有體會。連他這個后世最普通的應屆畢業生,都能封侯,成為一部尚書。很多時候,很多人,都是苦于沒有機會,一旦有了機會,他未必就不能做出一番事業出來。老朱一個放牛娃都能當皇帝,而且干的還很不錯,固然是他能力出眾,但更重要的還是機會。朱棣伸了伸懶腰,笑道:“三寶來信了,寶船已經進入大明境內,最多再有半個月,寶船就能回歸。”“三寶要回來了?”李青驚喜道,“怎么說,紅薯找到了嗎?”“這個沒說,應該是沒有。”朱棣輕輕搖頭,“不過,他這次又發現了新國家。”李青聞,神色先是一暗,后又一喜,接著又問:“土豆呢?”“你說的是永樂豆吧?”“……是。”“帶回來了好多。”朱棣道,“這次三寶之所以用了這么久,就是為了帶回更多的種子,佛郎機把永樂豆當做了觀賞花,并未大范圍種植;三寶讓他們廣泛種植,并趁著這個空檔,和佛郎機冒險家合作,探索出了新的大陸;只是因為季風的緣故,加上補給跟不上,為保萬一,不得不返航,并沒有登陸……”朱棣解釋了一下,三寶為何用了這么久。“新大陸?”李青撓了撓頭,心道:“該不是美洲吧?”算算時間,三寶這次下西洋,永樂十四年底就出發了,如今已是永樂十九年五月,幾乎是以往下西洋時間的兩倍。這么久的時間,發現新大陸也不稀奇。李青突然想到了什么,忙道:“對了皇上,遷都的事兒,有沒有讓人帶信給三寶?”要是三寶回朝,發現回錯了家,少不得鬧出笑話。“說了。”朱棣沒好氣道,“在你眼中,朕就那么馬虎嗎?”“啊哈哈……皇上誤會了。”李青暗暗撇了撇嘴,賠了個不是。李青心中歡喜,雖然紅薯沒能帶回來,但若真發現了新大陸,紅薯也就不遠了,而且還能把生意做的更遠。接下來,就等三寶回來了。~東廠成立之迅速,令人咋舌,但大多數官員并不在意。他們不覺得這群太監,能成什么氣候。但很快就迎來了打臉,十日后,禮部尚書呂震,被查出參與三大殿縱火案,且證據確鑿。朱棣也沒客氣,凌遲、誅九族!一部尚書的落馬,讓群臣噤若寒蟬,直到這時,他們才意識到這群沒把的厲害。百官叫苦不迭,好不容易和錦衣衛緩和了關系,又蹦出個東廠,這日子……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啊!東廠和錦衣衛不同,這個部門由太監掌權,文官集團可以交好錦衣衛,卻打死不愿和太監交好。無他,要臉!這時的文官,還是有底線的。不管怎么說,錦衣衛也算是大明的官員,皇帝的臣子,屬于同僚;但東廠是什么,掌權的閹人,皇帝家奴而已。他們從骨子里看不起太監,在他們眼中,太監比妓女還要低賤。當然,武將們也看不慣東廠。對于東廠,文臣武將統一戰線。但東廠太監并不在意,他們立了功,領了賞,干勁兒更足了。所有太監,向三寶看齊!不得不說,現階段的東廠還是不錯的,既能辦事,又十分忠誠。在東廠入局后,朝局再次回歸了平靜,遷都風波徹底平息,甚至很多人都不再抱有遷回去的想法了。當此時也,朱棣改北平為京師,并重新做了一套帶有京師字樣的官印,送回金陵。至此,大明正式定都北平,而金陵則成了陪都。金陵是太祖的發家地,并做了數十年的京都,朱棣也不敢直接廢除,并且,保留了行政機構。于是,大明朝有了兩個京師,一個南京,一個北京。……五日后。三寶回歸,朱棣停了午朝,宴請百官,為三寶接風洗塵。東廠提督、千戶、以及檔頭對于偶像的回歸十分開心,他們雖然沒有入席的資格,但也腆著臉來參加了酒宴,瞻仰一下偶像。給皇上、太子、太孫、偶像倒到酒什么的,忙得不亦樂乎。這些人本就是伺候人出身,個個嘴兒跟抹了蜜似的,很會暖場,惹得朱棣笑聲朗朗。朱棣很開心,搖錢樹回來了,能不開心嗎?“三寶,這次賺了多少錢?”朱棣問。三寶放下酒杯,回道:“由于出海的時間太長了,消耗了一部分,但仍比上次要多不少,而且還攜帶了大量的永樂米種子,以及土……永樂豆。”他笑道:“這次帶了很多種子,僅需種植一次,大明以后就不會再為種子發愁了。”朱棣拍了拍三寶肩膀,感慨道:“辛苦了,大明有你,真是一大幸事!”“皇上過譽了。”三寶矜持道,“若無皇上圣明,大明豈有今日?”“哦?哈哈……”朱棣心中暢快,他很久都沒這么快意過了,本想吟詩一首,奈何肚子里沒啥墨水,只得道,“來,喝!”三寶是朱棣的心頭寶,同樣,也是大明的寶。因為他每次回歸,都能帶來巨額財富。朱瞻基舉杯道:“三寶,我敬你一杯。”“皇太孫客氣。”三寶舉杯,一飲而盡,心中頗為感慨:他走之前,太孫還是少年,回來后太孫都當爹了,時間過得真快啊!李青也感慨不已,遙想當年少年猶似昨日,眨眼間,少年都五十了。歲月不饒人啊!……李青舉杯敬三寶,飲完酒,問道:“永樂豆畝產幾何?”“畝產驚人。”三寶振奮道,“這東西一年可以種兩季,年畝產上千斤,若是種植得當,產量會更高一些,關鍵是這東西好侍弄,比水稻好多了。”“畝產千斤?”朱棣瞳孔一縮,“當真?”三寶點頭。“哎呀呀……”朱棣激動得不能自已,“這下要發了。”有了充足食物,人口才能增長,人口增長,國力才能強盛……朱棣眸光大盛,嘿嘿怪笑道:“朕的永樂盛世,終于要來了。”笑著笑著,突然發現幾人一臉怪異的看著他,朱棣臉上一熱,沒好氣道,“怎么,朕有說錯嗎?”“皇上圣明。”幾人連忙跟上馬屁。朱瞻基心道:皇爺爺笑得怎么那么……猥瑣呢?~酒席宴散,朱棣命戶部、錦衣衛、東廠,去統計此次具體收獲,然后,拉著三寶去御書房詳談。李青則是被小胖叫去了東宮。“怎么了?”“青哥,這幾年大明有了積蓄,加上三寶帶回來的財富,國庫已經相當富裕了,我擔心……”小胖苦笑道,“父皇是什么人,你也知道,他就不能有錢。”“你想多了。”李青嗤笑搖頭,“瓦剌、韃靼安穩的很,即便他想打仗,也師出無名。”頓了頓,“再說了,武備是常事,打仗并非有害無利。”小胖微微點頭,隨即苦笑:“他打仗不僅費錢,還費我,這些年他逐漸不管事了,我是越來越累,持久力大不如前。”“……”李青問道,“國庫現在有多少錢啊?”“怎么說呢……”小胖想了想,“五十萬大軍北伐三次,綽綽有余。”“這么有錢?”李青驚呆了,“這才幾年啊,怎么就攢了這么多錢?”小胖笑道:“這你就有所不知了,這幾年隨著運河完工,建都收尾,朝廷的開支已經很少了;攤丁入畝后,年賦稅比以往豐年還多上三成,而且百姓壓力小了,需要賑災的災民也少了,手工業得到發展的同時,又帶來了一大波賦稅;大明現在有錢著呢。”小胖叮囑道,“可不敢跟父皇說,他只知道財政不緊張了,并不知道有這么多錢。”“……”李青翻了個白眼兒,“把手給我。”“干嘛?”“給你看看身體。”小胖遞上胳膊,李青按了好一會兒,才感受到脈搏,不由皺起了眉頭。“怎么了?”小胖緊張道,“我感覺我沒啥毛病啊,就是有時候處理公務久了,有些頭暈眼花,力有不逮,睡上一覺就好了。”“你這個睡覺正經嗎?”“當然不正經。”小胖見他有心情開玩笑,當下也放松下來,笑道:“忙了一天,我通常會獎勵一下自己。”李青無語:“沒啥大毛病,就是血壓有些高,多吃蔬菜、少吃肉,別老是獎勵自己。”“沒事你瞇什么眼啊?”小胖埋怨道,“嚇我一跳。”李青認真道:“你真該減肥了,給你號個脈都費勁兒。”“減肥還是算了吧,這么多年了,減了那么多次,就沒真正成功過,還遭罪。”小胖破罐破摔道,“我少吃些肉便是了。”睡覺的事你是提也不提啊……李青無奈道,“四十好幾的人了,還當年輕小伙一十八吶?”“以后注意,注意哈~”小胖笑道,“青哥你給我設計個食譜吧,我以后照著上面吃。”“成,回頭我給你搞一個。”小胖樂呵呵道,“要不再喝點兒?”“喝茶吧!”……兩人一邊飲茶,一邊談論如今局勢,聊了一個多時辰,李青起身告辭,小胖出門相送。剛出門,沒走出多遠,就遇到了上氣不接下氣的于謙,“見過…太子殿下,見過……”“別見了。”李青問道,“是有大事嗎?”于謙點頭,簡明扼要,“邊外來報,瓦剌入侵了哈密,韃靼要來寇邊。”————s:下雪了,手凍得不聽使喚,就兩章了哈,不過這一章很長。(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