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頓好姨媽回國的事宜后,我不得不把注意力轉回德國收購案。視頻會議室里,老徐的表情凝重,旁邊是我們的德國律師團隊和漢斯本人。
“林總,情況比預想的復雜。“老徐開門見山,“德國經濟部突然介入,說要進行‘外國投資安全審查’。“
“安全審查?“我皺眉,“我們收購的是民用機械制造,跟安全有什么關系?“
漢斯在屏幕那頭苦笑:“林先生,這不是技術問題,是政治問題。“
正說著,一個陌生的中年人出現在畫面里。
“林先生,我是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的商務參贊陳明。“他自我介紹,“大使讓我來協助處理這件事。“
有使館介入,說明事情確實嚴重了。
“陳參贊,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問。
陳明推了推眼鏡:“根據我們的了解,是美國在背后施壓。他們不希望中國企業收購德國的高端制造企業。“
“美國?他們憑什么干涉德國的事?“
“北約盟友關系。“陳明說得很直白,“美國以漢斯集團的某些產品可能用于軍工為由,要求德國政府阻止這次收購。“
我看向漢斯:“你們有軍工產品?“
漢斯搖頭:“我們是純民用企業。但是...我們的高精度機床,理論上確實可以用于軍工生產。“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民用技術和軍用技術的界限,有時候很模糊。
“那現在怎么辦?“我問。
這時,另一個人出現在畫面里,是個穿著考究的德國老頭。
“林先生,我是卡爾·施密特,專門處理政府關系的顧問。“他用流利的英語說,“我可以幫您解決這個問題,但需要您配合。“
政治說客?我心里明白了。在西方,這是個正當職業。
“怎么配合?“
施密特清了清嗓子:“首先,您需要承諾,收購后的技術不會轉移到中國。其次,要接受德國政府的定期檢查。第三...“
“等等,“我打斷他,“不轉移技術?那我收購的意義在哪里?“
“不是完全不轉移,“施密特解釋,“是敏感技術不轉移。我們可以把產品分級,一部分可以合作,一部分保留在德國。“
老徐小聲說:“林總,這可能是唯一的辦法了。“
我陷入沉思。商業收購變成了政治博弈,這就是國際化的代價。
“陳參贊,您的建議呢?“我問。
陳明想了想:“從外交層面,我們可以做些工作。大使已經約見了德國外交部,表達了中方的關切。但最終,還是需要商業上的妥協。“
“林先生,“漢斯這時說話了,“我個人是支持這次收購的。但如果政府不批準,我也沒辦法。“
我深吸一口氣:“施密特先生,如果我們同意技術分級,德國政府會批準嗎?“
“我有八成把握。“施密特說,“我在政府里有些朋友,可以幫忙說話。當然,這需要一些費用。“
果然,哪里都有灰色地帶。
“多少?“
“五十萬歐元的顧問費。“施密特很坦然。
這就是西方的游戲規則,說客費用都是明碼標價的。
“可以。“我點頭,“但我有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