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怎么說?”
“官方說辭你比我懂。”
“無非就是那幾句,縣委高度重視、正在嚴肅查處、必將整改到位。”
“核心就一個把人給我看住了。”
“好吃好喝招待著,他要去哪,安排車派人陪同。”
“全程記錄。”
“我明白了!”
蘇曉寧立刻領會了精神。
“另外。”
趙海川補充道,“讓周正那邊也派兩個人遠遠跟著就行。”
“我不僅要知道他見了誰,我還要知道他沒見誰。”
第二天上午九點整。
工商局局長李東生準時敲響了趙海川辦公室的門。
“趙書記,您要的關于全縣農業合作社的匯報材料,我給您送來了。”
趙海川指了指對面的沙發。
“李局長,坐。”
趙海川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
“李局長,我聽說現在有些合作社只是空殼子。”
李東生的笑容僵在臉上,他迅速調整表情,換上一副嚴肅認真的面孔。
“啊……這個……”
“趙書記您說的這種情況確實……可能存在。”
“主要是我們工商部門的職責是形式審查。”
“只要申請人提交的材料符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規定,我們就必須予以注冊登記。”
“至于合作社成立后有沒有實際開展經營活動。”
“這個……”
“屬于經營監管范疇。”
“按照規定應該是由農業等相關主管部門來認定的。”
“我們……我們沒有這個執法權啊。”
李東生把皮球踢得干干凈凈。
趙海川內心毫無波瀾。
他放下茶杯,“李局長,我沒說要追究誰的責任。”
“我只要一份清單。”
“全縣所有注冊的農業合作社,法人代表以及……歷年的年檢報告。”
“這總歸是工商局的份內事吧?”
李東生的額角,汗珠滾了下來。
年檢報告……
很多空殼合作社,根本就沒做過年檢或者就是隨便填幾筆數據應付了事。
真要拉出來,問題就大了。
“沒……沒問題。”
“書記,我回去馬上就安排人整理盡快給您送過來。”
“好。我等你的清單。”
趙海川說。
李東生走后沒多久,發改委主任馬衛國敲門進來。
他不像李東生那樣拘謹,手里只拿著一個筆記本。
“書記,按照您的要求我對全縣這幾年的重點項目做了個初步梳理。”
馬衛國直接切入主題。
“問題很大。”
“咱們縣的項目普遍存在三個重、三個輕的問題。”
“重立項輕管理,重投資輕效益,重硬件輕軟件。”
“很多項目幾千萬上億的資金砸下去了,建成之后就沒人管了,設備閑置,廠房空關。”
“錢花出去了但沒聽見響聲。”
“這不就是打水漂嗎?”
趙海川點了點頭。
馬衛國是技術型官僚,看問題一針見血。
“我的想法是必須建立一套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
馬衛國越說越投入,“從項目的前期評審開始,就要引入第三方評估,不能發改委一家說了算。”
“項目建設過程中要全程跟蹤審計。”
“項目建成后更要進行績效評估,效益不達標的,要追究相關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
趙海川心里涌起一股暢快。
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這才是破局的刀!
白凱旋和黃波濤,一個管政府,一個管財政,縣里大大小小的項目都得從他們手里過。
這里面的油水,想想都可怕。
馬衛國這個《管理辦法》一旦推行,就等于是在他們倆的錢袋子上扎了一刀,還是最狠的那種。
“衛國同志這個想法很好!”
趙海川站起來,拍了拍馬衛國的肩膀,“非常有必要!”
“你立刻牽頭組織一個班子,盡快拿出一個榮陽縣重點項目管理辦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