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時初刻,日影西斜,奉天殿內的光線漸漸柔和。
隨著司禮太監一聲高亢的“時辰到——收卷!”。
這場決定三百零一人命運的鏖戰終于落下帷幕。
鴻臚寺官員與內侍們井然有序地開始收卷。
有的士子長舒一口氣,如釋重負。
有的則面露忐忑,對剛剛寫就的文章仍感不安。
還有的似乎意猶未盡,恨不得再添上幾筆。
卷子被一一收走,封存,殿試于此告一段落。
“眾貢士起身。”
在禮官的口令下,士子們整齊劃一地站起身。
長時間的跪坐書寫,讓許多人腿腳酸麻,起身時不免有些踉蹌。
但在莊嚴的大殿上,無人敢失儀,都勉力維持著姿態。
李鈺和提前交卷的數十人此時也回到了隊伍中。
雖然皇帝早已回宮,但貢士們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再次向空置的御座行三跪九叩大禮,感謝皇帝親試之恩。
禮儀完畢,方才按次序列隊,安靜地退出奉天殿。
當隊伍走出大殿,沐浴在夕陽的金輝之下時,那種幾乎令人窒息的壓迫感才驟然減輕。
許多人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氣,隨即就是一陣興奮。
殿試不會黜落,只是進行名次的排序。
也就是說他們這批人,是正兒八經的進士了。
李鈺走在隊伍中,神態平靜,這次殿試,他已經盡力了。
至于能不能成為狀元,就不是他能知曉的了。
隊伍穿過一道道宮門,離那權力的核心越來越遠。
當最終走出承天門,重新回到宮外的世界時,眾士子終于敢開口說話了。
早已等候在外的親人、長輩、同鄉好友們一擁而上,七嘴八舌地詢問情況。
柳夫子,林溪,李蕓,阮凝眸,李鐵牛等人都來了。
見到李鈺等人出來,急忙迎了上來。
“阿鈺,考得怎樣?”李蕓迫不及待地開口。
柳夫子雖然沒問,但眼神中也透露出不平靜。
李鈺笑道:“我已經盡力了,剩下的,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林澈,馬致遠,高登云也都點頭,他們也都盡力,至于是二甲還是三甲,那就看閱卷官們怎么判了。
隨后李鈺說他餓了。
眾人一聽,急忙找酒樓,表示要好好慶祝一下。
如今科舉總算是全部考完了,接下來可以真正的放松了。
……
士子們是放松了,讀卷官們則是忙碌了起來。
從殿試考完到放榜只有三天時間,因此時間還是比較緊張的。
好在殿試的試卷不用糊名和謄錄,算是節約了一部分時間。
此次讀卷官一共十三人。
由六部尚書,五位閣老外加翰林院、詹事府德高望重之臣充任。
讀卷在文華殿進行。
十三人每人一個獨立案桌,內廷太監將答卷平均分發下去。
讀卷官將分給自己的所有試卷看一遍后,在認為優秀的試卷上做出標記。
最優的卷子標記為圈,次優的卷子標記為尖。
中等的卷子標記為點,較差的卷子標記為直。
最差的卷子就直接畫個叉。
所有文章看完后,就按順序傳遞給下一位讀卷官。
如此循環,直至每份試卷都經過所有讀卷官之手。
這樣就能確保每份試卷都能得到審閱,公平公正,避免一人的喜好決定考上命運。
所有文章讀完后,根據卷子上的圓圈多少,選出前十名卷子。
然后所有讀卷官再共同審核這前十名的卷子是否有爭議,如果沒有爭議,才會送給皇上。
由皇上點出前十名。
這樣的讀卷規則從前朝就存在,到了大景朝也沒有多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