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題:蓋禹疏九河,周驅猛獸,孔筆誅心,其業巍巍乎萬世。然一夫葺其垣墉,浚其溝瀆,俾比閭無漂溺之虞,童叟得棲止之安。此雖畎畝之勤,實亦固本之務,寧得以其微而忽之乎?
期間李鈺除了用筆沾墨外,無一處停頓。
在府城苦讀苦練兩月,此時全都化為了筆下文章,他過目不忘,背誦了大量文章,但卻并不是死記,而是對這些文章都有理解。
因此一氣呵成,在寫文章時,李鈺進入了忘我的狀態,甚至連那惡臭都沒有感覺太多。
寫完后,仔細檢查了一遍,有沒有錯字,漏字,有沒有犯忌諱的地方,確認無誤后,謄抄到了程文上。
這次他不再像是縣試的時候,題答完了再抄上去,而是寫一題答一題。
等第一題寫完,李鈺看向外面,便見那衙役還在,這讓李鈺有些愕然,這么能忍的嗎?
這里這么臭,你居然能一直站在這里不動。
不用去巡邏的嗎?
看你臉上的表情也不好受吧,李鈺覺得這衙役腦子有毛病,不過也沒在意,多一個人幫他分擔臭氣也是好的。
原本是自己一個人聞,現在兩個人聞,那么自己說不定就能少聞點。
李鈺腦海中轉著亂七八糟的念頭,對著衙役點了點頭,開始看第二題。
衙役都懵了,你對我點頭什么意思?
他站在外面觀察了半天,李鈺不僅沒有舞弊,甚至于在廁號內還很享受,似乎沒有受到惡臭的影響。
那字寫得刷刷的,就沒見他停頓過。
不過到底是亂寫的,還是真的在答題,衙役不知道,不過以他多年的經驗,多半是亂寫。
九歲孩童參加府試,他從未見過。
而且這里這么臭,怎么可能靜下心寫文章。
他在這里站了這么一會都快吐了,他不信李鈺一個孩童的承受忍耐力比他還強。
也不知道這小子怎么得罪了同知,不僅要分到這臭氣熏天的廁號,還要盯著他,給他壓力。
衙役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在李鈺答第二題時,他離開了,去透透氣,一直待在這里,真的受不了。
對于衙役的離開,李鈺沒有在意,他一旦進入了答題時刻,基本上就是忘我境界。
第二題同樣是四書題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今有司專務聚斂以足兵食,而民心渙散,得失安在?
這段話前面出自《論語?顏淵》,后面則是后人結合孔子思想進行的引申與反思。
核心思想是:治國需先立民心,若為充實兵糧而掠奪百姓、失去信任,便是舍本逐末,終將得不償失。
李鈺幾乎不假思索,便開始破題:立國在信,聚斂實戕本。
承題:夫食以養,兵以衛,信以結。三者并重,而信為之綱。何者?倉廩可盈,甲胄可礪,民心一離,則土崩之勢成矣……
和第一題一樣,文思尿崩,誰與爭鋒!
而且李鈺在題海戰術中,答過類似的題,因此只需要修改一下,便可以拿來用。
他的文章都被柳夫子改過,再加上他自己的理解,足以甩開其他學子。
等到第二題答完,李鈺看向外面,發現衙役已經離開。
怪不得感覺又臭了點,原來沒人分擔了。
稍作休息后,李鈺開始答第三題,等到三道題寫完,時間才到午時,又不能出去,李鈺只能待在號舍內,開始反思。
我為什么要答這么快,現在沒有了轉移注意力的地方,那惡臭就一股腦的來了。
李鈺覺得他快要吐了,只能將帕子的兩端搓成細條塞入鼻孔內來抵御臭氣。
想到還要在這號舍待四天,李鈺就一臉的生無可戀。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