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景朝五位閣老,顧佐衡,沈知淵是清流領袖。
溫知行,謝安瀾是權貴代表。
秦維楨是中立官員,他年紀最小,兩邊都想拉攏他。
但秦維楨左右逢源,兩邊都不得罪。
他不想陷入黨爭,無論清流也好,權貴也罷,現在看似風光。
一旦有一方倒臺,另一方必定會倒霉。
現在看似溫黨如日中天,但在士林中名聲很臭。
而清流是皇上用來牽制權貴的工具,一旦權貴沒了,清流的日子恐怕也不好過。
因此中立最好。
秦維楨以前的做法就是兩邊都不得罪。
但現在李鈺這篇文章擺在眼前,從內心說,這文章寫得是真好。
覺得能值一個圓。
但自己畫圓,可就得罪了次輔。
如果畫點,良心過不去不說,又得罪了清流。
想來想去,秦維楨拿起筆畫了個尖,這樣就兩邊都不得罪。
等秦維楨將其他試卷看完,天色已經大亮。
熬夜看了一晚上試卷,眾人年紀也不小了,都有些支撐不住,趴在桌上休息一會。
不多時便有太監送來早膳,官員們吃過后,起身活動了一下,繼續閱卷。
這一閱又到了晚上。
每位讀卷官都要看301份答卷,不免頭暈眼花。
不過也有聰明的,比如清流和權貴,見到前面是什么標記,就跟著打就行了。
李鈺的卷子轉了一圈,上面已經有了十二個標記。
終于到了最前面的首輔顧佐衡手中。
見到是李鈺的卷子,顧佐衡頓時精神一振。
此次皇帝出的策問確實有些不好回答,哪怕是他們這些老臣來做文章,也不一定能夠寫得好。
顧佐衡看的文章中,也就顧辭遠的文章能入他的眼,標記了圓。
如今總算是看到李鈺的了。
他沒有去看那些標記,先看文章。
只看開篇,便讓他眼睛一亮,治國如馭馬,這個說法倒是新奇。
越往下看,顧佐衡越覺得驚艷。
原本以為之前李鈺在殿上現場作文已經很了不起。
現在看了這篇文章,更加讓顧佐衡覺得李鈺有大才。
關鍵是才15歲,清流后繼有人了啊。
沒有想到大哥收的學生如此精彩絕艷。
這文章比起顧辭遠的文章,立意更加高遠。
而且還提出了選才具體可行的措施,這篇文章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狀元之才。
隨后顧佐衡看向標記。
心中的喜悅頓時煙消云散。
十二個標記,除了沒有直和叉外,其他三種標記都有,真是一難盡。
這次的十三個讀卷官。
閣老中兩個清流,六部尚書中禮部,戶部尚書是清流,吏部,兵部,工部尚書是溫黨,剩下的刑部尚書中立。
翰林院的掌院學士是清流、詹事府詹事為中立。
也就是五個清流,五個溫黨,三個中立。
如今李鈺的試卷上,五個點都是溫黨的,四個圈是清流的。
剩下的三個都是尖。
就算加上顧佐衡的這個圈,也才5個圈。
這樣的成績恐怕進不了前十,也就到不了皇帝那里。
這讓顧佐衡牙齒都要咬碎了,這些中立官員就這么懼怕溫知行嗎?
這么好的文章居然連圈都不敢畫,簡直豈有此理。
同時又覺得悲哀,如果連李鈺這樣有大才的人因為溫黨的打壓而起不來。
他清流一脈恐怕很難再有作為了。
顧佐衡忍著怒氣,畫了一個極大的圈,仿佛要將其他標記都壓住一般。
到了晚上,差不多所有文章都看完了。
需要選出前十名送給皇上。
眾人將得圈最多的試卷拿了出來,顧辭遠的試卷最為顯眼,清一色的全是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