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先看看再說,他們的科舉路已經到了終點,現在要踏上的是官場路。
那就不得不為自己的前程謀劃了。
顧辭遠也臉色微變,不由坐遠了一些。
酒過三巡,眾人喝得盡興。
禮部尚書含笑起身“今日瓊林盛宴,群賢畢至。
諸位皆是十年寒窗,終得金榜題名。
那就以詩來表達你們金榜題名后的心情。”
眾人頓時積極響應。
他們苦讀這么多年,終成進士,確實有太多太多的心里話想說。
沒有想到禮部尚書如此善解人意,便有人起身大喊“拿筆來!”
立馬就有人拿來筆墨紙硯。
此人筆走龍蛇,在紙上一氣呵成,然后大聲念了出來。
雖然不怎么樣,但也引來一片叫好聲。
都是同科進士,抬頭不見低頭見,這點道理大家還是懂的。
因此都很給面子。
其余進士也都紛紛拿筆寫詩,寫下他們現在的心情。
每一首詩詞寫完,都是一陣夸獎。
宴會成了夸夸大會。
等到其余進士的詩做完,便到了探花蘇墨白。
眾人都知道蘇墨白在詩詞一道有大才,做的不少詩都被人傳誦。
沈知淵也笑呵呵地看著蘇墨白。
此人是顧清瀾學生,那也就是清流一派。
這次皇上沒有點魏濟川為探花,而是點的蘇墨白,在沈知淵看來就是一個信號。
這是要壯大清流啊。
此刻他很期待蘇墨白的詩。
其他人也都興致勃勃,蘇墨白也不墨跡。
拿起筆便寫了起來。
玉鞭指點杏花春,十里天街拂路塵。
自是曲江風流客,紫騮嘶過九重宸。
寫完后,眾人齊聲叫好,這寫的不就是昨日游街的盛況嗎?
不愧是探花啊,風流倜儻。
輪到顧辭遠了,眾人也十分期待。
雖然顧辭遠的本經是《春秋》,但也寫過一些名篇。
沈知淵有些可惜,顧辭遠和首輔一個姓,居然不是親戚。
這要是親戚,這次前三名都是清流,那無疑會讓清流更加壯大。
很快顧辭遠也寫了他的詩。
奎光昨夜耀紫微,慚附青云叩帝闈。
身沐九重恩浩蕩,心隨北斗望清輝。
眾人又是交口稱贊,眾多官員也連連點頭。
顧辭遠這詩,用詞典雅,格局端正,是標準的謝恩詩。
直接表達對皇恩的感激,對皇上表忠心。
蘇墨白見到這詩,瞟了顧辭遠一眼,此人倒是會找機會。
如今閣老,大小九卿都在,他寫詩表達對皇上的忠心,肯定會傳到皇上耳中。
無疑就會留一個好印象。
現在就看李鈺的詩了。
蘇墨白對李鈺的詩可是充滿期待。
幾年前在畫舫做的那首詞,蘇墨白每每想起來都覺得驚艷。
感覺自己這輩子都無法超過。
不知道李鈺成了狀元,會怎樣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其他進士也都看向李鈺。
他們不知道李鈺的詩才如何,似乎沒有寫過什么詩。
但身為狀元,肯定是會寫的。
就算寫得不好,他們也會叫好。
李鈺其實很不喜歡這種文人間的聚會,動不動就要寫詩。
吃飯就好好吃飯啊,寫什么詩啊。
蘇墨白和顧辭遠的詩已經是珠玉在前。
如果他的詩寫得不好,雖然不影響他狀元的名聲,但總歸有些丟面子。
好在出題目后,李鈺便一直在腦中想有沒有對應的名篇。
還真被他找到一首。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