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百姓來說,沒有什么比錢財和糧食更有吸引力了,如果說前兩批報紙吸引的只是讀書人,那這第三批報紙,便引起了應天府數十萬的百姓的討論。
這些百姓大多不識字,可架不住消息能傳啊!百姓一聽東西畝產三五千斤,那頓時就激動了。
若是將自己的田地全部種上這種莊稼,那以后還愁什么吃飯問題,直接干一年歇兩年,那也不愁吃穿!
于是黔首開始做起了發財夢,希望朝廷趕緊去打呂宋,將那畝產幾千斤的神物趕緊帶回來種上一種。
有的人自然不會輕信,一天宣揚世上沒有可以畝產幾千斤的東西,而這時,一個特殊的群體出現在了眾人眼中——瓊州軍隊。
因為報紙上說了,這種作物已經在瓊州試種,廣有成效,他們這些人不知道玉米啥樣,瓊州人總知道了吧!
此時的瓊州軍隊自從入京之后,便一直駐扎在城外,不僅會外出購買糧食,還會外出購買布匹。
幾個月下來,早就和周邊百姓混熟了,這些百姓對瓊州軍隊的印象也不錯,雖然語上有障礙,可人家從來不仗勢欺人,說話也是和和氣氣。
如此軍隊,百姓也樂得打交道,甚至有不少人讓媒人入軍中提親,想要讓自己女兒嫁給這群士兵。
因為他們知道,瓊州的士兵不僅脾氣好,收入也高,每年幾石糧食就不說了,還有十幾貫錢補貼。
可以說,把女兒嫁給瓊州士兵,吃不了虧,不僅吃不了虧,以后自家閨女也能過好日子。
所以在各種情況下,瓊州的士兵就成了香餑餑,正逢報紙說,村中百姓逮著瓊州士兵就問玉米是不是真的存在。
這些瓊州士兵見狀,自然有一說一,說是玉米確實存在,不過沒有三五千斤,畝產三千斤已經算多了。
而他們雖然是實話實說,卻讓京城的百姓們開始沸騰了起來,畝產三千斤的作物確實存在,而且就在瓊州。
當下,便有大量百姓,四處打聽哪里可以買到這個玉米種子,準備明年就開始播種。
不過在這同時,也有一部分人注意到了呂宋的另一個特征,這個地方有金沙!
報紙上直接寫著金礦的位置就在呂宋南邊的棉蘭老島、蘇祿群島、巴丹島等地。
既然報紙上說的玉米是存在的,那呂宋的金礦是不是也存在?
要知道,這是一塊未開發的地方,如果去淘金,那是不是就發財了?
這一消息再度在軍中掀起了熱潮,所有新軍的士氣都已經到達了頂峰,如果說朱棣宣布的時候他們只是欣喜的話,那現在就是興奮了!
這呂宋分明就是金山銀山!一旦去了,暴富便指日可待,來了搶了黃金回來,豈不是坐地就能當地主?
由是新軍的越發期望出兵,至于其他的士兵們只能羨慕嫉妒恨,在第二波請戰攻勢之后,內閣首輔解縉再度給出承諾,第一批新軍去了之后,立馬上疏籌建第二批軍隊,這才止住了激動的群情。
可就在應天府群情激動之時,第四第五期報紙悄然發布,兩期報紙的主要內容,便是朝廷對于出兵的爭吵。
而第六期直接給出了一個標題,叫作:誤國誤民!因御史與刑科給事中阻撓,遠征呂宋的提議或無限期延后!
一時間,整個應天府群情激奮,無論是百姓還是士兵都對御史和刑部有了意見,他們心想,眼下朝廷正要做利國利民的好事,現在怎么跳出這么一群奸臣阻礙朝廷政策?
由此整個應天府內都是對御史的唾罵之聲,而新軍將領聽此,直接帶著兵馬便朝刑部行來。
此時刑部當值的乃是給事中丁玨,其人乃是永樂一朝著名的奸佞,最擅長勾結上官,誣告他人。
經過多年經營,此時的丁玨過得風生水起,凡是皇上不喜歡,或者是招惹他的,都是一律彈劾處理。
不過現在,他的對頭從百官變成了內閣,還有一個特殊的目標,朱棣的兒子朱高燨!
因為現在隨著內閣權柄的上升,和朱高燨的出現,使得刑部已經變得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