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永樂大帝下詔宣戰勃泥,這是大明立國以來第一次對屬國宣戰,也是第一次將附屬國除名。
直到消息傳出之后,一眾南國的使者這才知道大明朝是動真格了,以前那個慷慨的大明朝不復存在,變成了一個極度嗜血的王朝。
對此,渤泥國使臣最為激動,急忙開始尋找關系,試圖面見朱棣,緩和現在和大明朝的關系。
可這時,他卻發現以往投個名帖就能面見的朝廷大臣,此時紛紛閉門拒客,給點錢財就能賄賂的舍人也開始拒絕交往。
就連和他一道入京的諸國使臣,也紛紛和他劃清關系,到了這里,渤泥國使者才發現說什么同盟入京,那都是狗屁。
一旦涉及到和大明朝開戰的問題,周邊國家都會立即偃旗息鼓,唯一還肯接納他的,只有作為宗主國的滿剌加國使臣。
但這位使臣也沒有任何助力,只是勸解道:“現在大明朝的皇帝已經發怒,大明的軍隊將開往勃泥。”
“趁著現在還沒開始交戰,盡快回去勸解渤泥國王入京告罪,不然來日大明朝的鐵蹄南下,沒有人可以阻止。”
勃泥國使臣一聽,頓時就急了,忙道:“咱們都是真主的子民,如今一同赴京,為何其我國于不顧?”
而面對他的話語,滿剌加國的使臣沒有回話,因為他們的國家伊斯蘭化更為純粹,講究一個“止惡揚善”、團結、“和平”。
自從大明朝宣布下西洋之后,他們國家的航路和商貿就活躍了起來,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印度的商人在此求購大明朝的商品。
這使得滿剌加國憑著馬六甲海峽賺得盆滿缽滿,而進入大明這段時間開始,他發現大明朝的皇帝正在變法,解除了海禁政策。
這就意味著,以后有數之不盡的大明商船會開赴西洋,他們如果設立中轉市場就能賺上高額利潤。
反之,一旦和大明開戰,那到來的將不是商船,而是數之不盡的戰船,別的不說,就鄭和的船隊,就不是滿剌加國能抵抗的。
之前他們的國王之所以肯幫助勃泥國,無非就是為了同化,結果現在涉及到了國家利益,誰還會和你講什么情誼?
使者能被派到大明出使,自然都有一定的決定權,此時勸解渤泥國使臣未果,他便叫客棧的舍人將其逐出。
此舉自是讓渤泥國使臣心都涼了,說什么要信奉安拉信奉真主,真要抗事了誰也信不過。
于是抱著最后的希望,他前去求見大明太子朱高熾,意圖挽回這一場無法避免的戰爭。
可朱高熾才被朱棣罵了一頓,此時哪敢給勃泥國求情,只得讓其趕緊回去,通報遐旺入京謝罪,如果再反抗王師,那渤泥國多半是要滅了。
經得這么一說,渤泥國使者就知道完了,讓他去告訴遐旺負荊請罪,那還不如殺了他方便。
然則現在他不回去又不行,如果渤泥國真滅了,他一個外族人,怎么在大明朝求生?
抱著這等想法,渤泥國使者乘上了返回渤泥國的船只,而這船隊,正是朱瞻基所率領,他的目的,就是前去增援呂宋。
負責增援的兵馬,則是來自瓊州的瓊州第一旅,自從李成軍領軍出兵之后,瓊州第一旅剩余人馬就一直停駐在大明朝。
一邊作為來自瓊州的戰力,一邊幫著訓練大明朝的士兵,如此呆了一年多,上下士卒早已求戰心切。
故而這一次眼見呂宋戰事不利,朱棣便直接調第一旅南下,準備看看大明朝士卒和瓊州士卒的差距有多少。
與第一旅同時出兵的,還有大將朱榮,其人本是名將沐英的部下,洪武年間征討云南,累至副千戶,鎮守大寧。
后來投降了朱棣,參與靖難止戰,又攻交趾,戰蒙古,后為大同總兵,敵寇不敢南下返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