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祿國,乃是南亞古國之一,位于渤泥國與馬尼拉中間的蘇祿群島,是一個酋長制國家。
其歷史淵源已不可考,最早的紀錄是在元朝,以世襲貴族、商人、自由民和奴隸階級組成。
而這個國家有一個特點,親近中原王朝,且十分仰慕中原王朝,其國家現在由三家王侯統治,分別是東王、西王和峒王,其中以東王權利最大。
在原本歷程中,三個王侯同時在永樂十五年訪問大明朝,并且在大明朝順天府居住了二十二天。
此后,蘇祿國就開啟了長達百年的進貢史,直到清朝時期,蘇祿國國王上表,請求并入大清國內,卻被雍正拒絕。
而后又累計進貢了十幾年,此時呂宋被西班牙征服,想要讓蘇祿從屬,結果蘇祿國不從,開啟了長達三年的反抗戰爭,最終被渤泥國所征服。
可以說,如果南亞真有什么國家特別親近大明朝的話,那只有位于馬尼拉與勃泥國中間的蘇祿國。
本來蘇祿的并入,可以讓南亞并入清朝的版圖,可因為統治者的短視,最終導致國家喪失了這個機會。
而現在,朱棣讓朱高燨攻打勃泥,朱高燨立即就想起了這個國度,準備聯合蘇祿攻打勃泥。
之所以要如此,除了因為蘇祿國親近大明之外,還有兩個原因,一則,蘇祿國和渤泥國是世仇。
在洪武初年,蘇祿國就大舉發兵入侵勃泥,雖然最終被黃森屏所擊敗,但卻獲取了大量俘虜。
兩國之間自當時結怨,大小摩擦一直不斷,只要他肯聯系蘇祿一同進攻,蘇祿必然欣然贊同。
至于其二,那就是因為蘇祿國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這個國家正好位于勃泥與呂宋中間,一旦拉攏,那就可以對兩邊同時進行攻擊!
這些事情,王直等人雖然不甚清楚,可他們知道,朱高燨既然說蘇祿會幫忙,那蘇祿就一定會幫忙。
眼見有盟友可用,王直也就不再規勸,而是詢問道:“即是王爺意下已定,屬下不好再勸,敢問何日出兵,屬下好準備糧草。”
“半個月之后!”朱高燨沉聲道:“等張軏回歸之后便可出兵,另外即可派遣使者聯系蘇祿,讓彼等與我軍一同進軍!”
他如此一番決斷,眾人便紛紛領命而去,當日便有瓊州外交部的人員踏上了前往蘇祿的船只。
從四月初出發,直到四月中旬,終于抵達了蘇祿國內,此時的蘇祿國已經開始逐漸伊斯蘭化,官方語也是阿拉伯語。
不過瓊州的這些外交人員走南闖北,各種語都會上一些,見了蘇祿東王,便直接表明了來意。
這個蘇祿東王名叫巴都葛叭哈喇,一聽對方是大明的使臣,便奉為座上賓客,又聽對方準備隊勃泥進攻,頓時大喜道:“我國與渤泥國多年大戰,恨無外援,今有天朝宣戰,勃泥國滅之時至矣!”
當下他便將使者留在了蘇祿,同時派人去聯系西王和峒王,三家一同商議之后,決定應下出兵的請求。
但在同意的同時,他們又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得勝之后,將勃泥國北邊的沙巴洲等地劃歸蘇祿。
這一塊地方是一處山地平原,也即是蘇祿求而不得之地,因為他們的主要國土是群島,沒有一片安身之地。
之前蘇祿之所以要進攻勃泥,就是希望能占據一塊糧食產地,解決蘇祿國內的糧食問題。
眼見此狀,使者用電報將消息傳回島內,朱高燨見之大手一揮,表示不止沙巴洲,渤泥國東南沿岸的平原也可以劃給蘇祿。
但需要蘇祿日后每年提供十萬青壯奴隸,售賣給瓊州,奴隸不限人種,除了漢民之外,皆可收納。
蘇祿此時本就是一個奴隸制國家,見大明朝需要奴隸,東王二話不說,直接先給朱高燨運了一萬青壯奴隸回到了瓊州。
由此,兩方協議達成,四月十七日,朱高燨率領一個混編旅乘著蛟龍號,一路朝著渤泥國行來。
此時渤泥國北上的使者還未回歸,尚不知大明朝的態度,渤泥國王遐旺還在做著脫離大明掌控的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