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會亡么?當然會!對于在場的所有人來說,他們很清楚,沒有什么朝代能長存不滅,大明自然也不行。
這是歷史的客觀規律,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可這話是不能明著說的,光是說出口都是誅九族的大罪。
好在朱高燨身份特殊,他便是再過分一些,也無人問罪,眾臣就不同了,真回答了這個問題,轉眼就是詔獄伺候!
于是胡儼低頭不語,金幼孜見之,急忙出列道:“我大明朝千秋萬代,自不會有滅亡之日。”
“不過殿下之在下也聽懂了,殿下的意思是,股市和商貿遠航公司已經大明綁定,輕易不會崩盤。”
“那在下也有如同一問,正如方才閣老所之事,眼下這遠航公司的價值僅僅不到一千萬貫,可市場估值卻達到了四千五百萬貫!”
“如此問題就來了,這多出來的幾千萬貫,從何處去找補,難道不是來源于民脂民膏,一旦用完了,如何是好?”
對于金幼孜,朱高燨沒啥惡感,只是笑道:“金大人此也是不懂經濟之道,在我瓊州,有本國富論,有機會大人可以讀一讀!”
“錢財是用來流通的,不流通的錢財沒有任何價值,大人覺得錢花完了就沒了,就和糧食一樣,還得再種!”
“可大人沒想過,糧食吃了就成了廢物,而錢財花了卻會流入民間,打個比方,在我瓊州,公庫歷來是沒有余錢的。”
“這是為何?因為錢堆在庫房之內,只會生霉堆灰!可若是花出去,買了一件衣服,那就有一個裁縫能賺錢,買了一塊磚,就有磚廠工人能賺錢,買了糧食,就有百姓能賺錢。”
“而這些錢轉而又會變成稅收,重新回到國庫之內,百姓賺的越多,國庫收入就越多。”
“所以瓊州每年年初都會將這些錢瓜分出去,用以促進生產力發展,這才使得如今瓊州經濟十分繁榮。”
“眼下的股市也是如此,這些多出來的估值,會用來繼續發展公司的規模,公司要擴大就要招人,要貿易,就要買貨,要遠航,就要買船。”
“最終,錢又會以勞動分配的形勢,回到百姓的手中,所以這些多出來的錢,不是收刮民脂民膏,而是將錢財用到需要用錢的地方!”
“這也是股市的價值所在,調動市場上的資金,然后將這些資金調去發展生產力的行業。”
“至于商貿遠航公司的估值,也不是現在的價值,而是一種對未來的估值,方才解大人也說了,商貿公司的實際價值不到千萬貫,可貨物運費之后,價值立馬就會超過千萬貫。”
“而公司只建立了兩年,初時資本不過二百五十萬貫,兩年就能翻四倍,那現在有了如此之多的投資,公司規模便會急劇擴大。”
“再等兩年時間,或許真就能有一萬萬貫的估值,若是真到了那個時候,百姓以一百錢買入一股,諸位覺得還虧么?”
“而且眼下公司只發了不過一萬萬股,只占總股份的百分之十,以當前價格全部賣出,也只不過籌集幾百萬貫,相較公司的體量來說,其實并不算多!”
“所以,要我看來,現在的股價還不夠高,隨著各種利好消息放出,股價還會再漲,這并不是壞事!”
“有了大量資金之后,商貿公司將能組建更多的船隊,探索更多的商路,提供更多的崗位讓百姓賺取錢財!”
“此事乃是利國利民之事,同樣對于應天府百姓也是利好!所以諸位賺了錢,偷著樂就行了,如果覺得錢燙手,那就多花點出去!”
“若是賺了錢,還在此處覺得這股市禍國亂民,我看啊,不如先去我瓊州留學幾年,再回來朝廷做官的好!”
眼下,瓊州留學顯然已經成了京官的一個熱門詞,自從去年開始,朱棣就已經組織三批留學隊伍南下。
這些人中有的是京中大員,有的是各地罪官,還有不少上進學子,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還沒回來!
所以瓊州留學到底如何,眾臣還真不知道,但他們知道一點,但朱棣覺得你可以去留學了,那這官也就做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