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景區附近,兩人下車步行。
一路上,隨處可見當年景區的痕跡。
步道的欄桿銹跡斑斑,吊橋已經損壞,售票亭已倒塌,崖壁上“竹山峽景區”刻字依稀可見。
竹山峽景區景點很多,有龍門潭、桃花溪、萬畝竹海、疊翠瀑、懸天嶺等。
杜明遠一路走,一路看,痛心疾首:“恨離,這么美的景區,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太可惜了!”
“杜書記,你看。”江恨離指著前面峽谷里一汪碧潭,“那就是龍門潭,當年林文濤在這里修了親水棧道,游客能摸著潭水走,現在棧道被沖垮了。”
“恨離,林文濤現在是什么狀況?”
“不太清楚,有人說他一貧如洗,在某個地方開面館為生;有人說他東山再起,在浙江開發房地產,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杜明遠望著漫山遍野的竹林,感慨道:“這里的每片竹葉都記得,曾有人想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卻被人心啃成了廢墟。”
對面巖石上,有模糊的刻痕。
“林文濤原本想在巖壁上篆刻《竹山峽賦》,這是有名的詩詞名家寫的,并邀請一位著名的書法家寫的。
但被縣文物局否決了,說破壞文物風貌,不得不停工。
其實,嚴格來說,巖壁算不上什么文物。
后來才知道,縣文物局局長老岳父是書法家,想寫《竹山峽賦》,雖然名氣不高,開價卻很高,林文濤對于潤筆費多少并不太在意,卻很在意書法家名氣,沒讓他寫,因此得罪了文物局長。”
一陣山風吹過,桃花溪的水流似乎急了些,沖刷著溪底的鵝卵石,發出悅耳的響聲。
溪岸兩側的野桃樹開得嬌艷,粉色的花瓣綴滿枝頭,風吹過便簌簌落下,水面落紅無數,像一條流淌的胭脂河。
江恨離說:“杜書記,林文濤當年在溪岸種了幾百棵碧桃,說要打造‘三月桃花雪’的景致。
試營業那年春天,真有游客專門從上海來拍照,婚紗影樓把這里當成外景地。”
杜明遠臉上的表情寫滿惋惜。
溪水轉彎處有座石橋,半截淹沒在花叢里,橋欄上雕刻的桃花圖案已被歲月磨得模糊。
“這橋是林文濤找人仿著烏鎮的石橋修的,”江恨離撫摸著橋欄上凸起的花瓣紋路,“他說要讓游客走在橋上,感覺像踩在花海里。
試營業時,孩子們最愛在橋洞下聽回聲,喊一聲,滿山的桃花都像在回應。”
轉過一道山彎,萬畝竹海出現在眼前。
風過時,竹浪層層疊疊,簌簌葉聲像無數支竹笛在同時吹奏。
江恨離指著竹海深處的一片空地:“那里原本要建竹文化體驗館,林文濤找了非遺傳承人來教游客編竹籃、做竹笛。
還有一個竹海滑道,全長一公里,能從山頂滑到山腳。
試運營那天,光排隊的游客就繞了竹林三圈。”
杜明遠忽然說道:“恨離,竹山峽景區是林文濤心中的痛,假如他現在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我說的是假如,我們怎么說服他繼續投資?”
江恨離搖頭:“恐怕很難,吃一塹,長一智,任何人都不想重蹈覆轍。”
杜明遠沉默不語。
在去鎮上的路上,勢利眼丈母娘給江恨離打來電話,語氣破天荒地親切,“恨離,為了慶賀你又當上縣委辦副主任,晚上來我家吃飯,我買了很多菜呢!
對了,你喜歡吃什么菜?媽燒給你吃!”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