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顧景之便在籌謀,要找個機會讓長寧見見在封的齊王和楚王才好。
只是還不等顧景之有所行動,太子就先出手了。
早朝的時候,不少朝臣都上表贊揚太子德才兼備,監國的時候幾件大事都處理得相當漂亮。
太子誠惶誠恐地說,“這都是因為父皇治國有方,還有眾位大臣殫精竭慮,兒臣不敢居功,但是監國這段時間,兒臣倒是有了些心得。”
見太子如此謙和知禮,皇上深感欣慰,問道,“太子有何感想啊?”
“之前,兒臣對治國理政的了解都來源于書本,讀書的時候覺得所有事情都了然于心了,可在處理真實問題的時候,才知道事情瞬息萬變,只有設身處地、親身經歷才能成長。”
太子一番話讓皇上越發滿意,能有這番感悟,顯然是用心做事了。
他正想好好夸贊太子一番,太子又接著說,“所以兒臣有個提議,想讓幾個皇弟也參與其中,為父皇分憂。”
這話一出,朝堂上的人是一愣,生在皇家,父子反目,兄弟相殘的事情那是司空見慣的。
太子最大的人威脅就是這些皇弟,他今日卻建議讓其他幾個皇子參與朝政,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嗎?
皇上也頗感意外,饒有興味地問道,“太子有什么建議呢?”
“二黃弟、三皇弟如今都在封地,暫且不論,四皇弟五皇弟卻各有所長,四皇弟武藝高強,五皇弟心思縝密,兒臣斗膽,請父皇允四皇弟去薛將軍的軍營歷練。”
皇上表情微變,從珍貴妃那里出來,他就有這個想法,當時還擔心太子多想,沒想到他竟自己提出來了。
他便哈哈大笑起來,“去軍營,這倒是很適合老四,那老五呢,他那個吊兒郎當的樣子,你打算將他安排到哪里去?”
“五皇弟只是性子隨意了些,他心思極為縝密,都水監最近正需要人手管理漕運,兒臣覺得五弟去最合適不過了。”
皇上沉思了好一會兒,似乎并不相信晉王可以勝任這樣的工作。
這時候,有老臣上前啟奏,“皇上,晉王殿下小時候可是跟顧編修不相上下的神童,如今雖說有些不拘小節,但本質很好,也許只是缺一次成長的機會,況且,太子殿下有這般眼界,是社稷之福啊。”
皇上顯然是被說動了,他看向顧景之,“顧愛卿,你以為如何?”
顧景之并不覺得太子有這般大度,但眼下,皇上對太子的大度頗為滿意,除了附議別無選擇。
他拱手道,“皇上,太子殿下仁德昭彰,胸襟如海,實乃宗室之楷模。于御前侍奉,常秉忠孝之道;待諸皇弟,尤顯愷悌之誠。相信諸位皇子也會以太子為楷模,盡心盡力,替皇上、替大魏分憂。”
皇上撫掌而笑,“既如此,朕也不能辜負太子一片赤忱之心,朕準了。即日起,你每日到勤政殿協助朕批閱奏折吧。”
在場的文武百官誰不暗中贊太子走了一步好棋,雖說給兩位王爺放了權,可最大的收益者還是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