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和商會,從前朝隋朝時候起,就一直做的是賣酒的生意。”
“像九醞酒、乾合酒、新豐酒等,都是這個商會釀造出來的。”
“另外,西域那邊過來的三勒漿,也主要是這個商會在賣。”
“除了在長安有好幾家酒肆之外,萬和商會在其他地方也有不少酒肆。”
“另外,這個商會還賣酒給全國別的酒肆。”
程知節隨口說了些萬和商會的情況。
在李逸釀造出五糧液之前,他主要就是從萬和商會買酒喝,對萬和商會確實有一些了解。
不過,他說的這些內容,顯然不是李逸最關心的內容。
“程伯伯,你知道萬和商會是誰家的產業嗎?”
李逸問出了他最想知道的事。
程知節點了點頭,說出了四個字:
“滎陽鄭氏。”
聽到這四個字,李逸愣了一下:
“五姓七望啊!”
他就說,萬和商會的那個王姓掌柜怎么會擺出那么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明明是有求于他,還搞得好像是施舍他機會一樣。
原來是因為背靠五姓七望之一的滎陽鄭氏。
實話實說,李逸覺得,要不是遇上他這個穿越者,而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大唐本土人,也許就不會覺得萬和商會王姓掌柜的態度有問題了。
能有機會為五姓七望的頂級門閥效力,這對于很多大唐本土人來說,真說得上是天大的機會。
不要說萬和商會還愿意給1500貫,就算不給錢,只是給一個加入萬和商會當掌柜的機會,大概率很多大唐本土人就會同意交出釀酒方法了。
因為這時候的“五姓七望”,不論是在朝堂,還是民間,都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這一句“寧娶五姓女,不入帝王家”,可是在民間流傳的至理名。
想想看,一個大唐本土民間百姓,面對連皇族都比不過的五姓七望的主動招攬,會拒絕嗎?
顯然是不會的。
但很可惜,李逸不是大唐本土人,而是來自后世,接受過現代思想觀念教育的穿越者。
所以,他對五姓七望沒什么尊貴的濾鏡,不覺得五姓七望就高人一等。
當然,戰略上可以藐視,戰術上還得重視。
李逸想了想,再度開口問程知節道:
“對于萬和商會的生意,滎陽鄭氏特別看重嗎?”
“這不是明擺著嗎?萬和商會這么大、這么賺錢的生意,滎陽鄭氏能不重視嗎?”
程知節詫異無比地看了李逸一眼,仿佛很是震驚李逸怎么會問出這么一個傻問題出來?
“也是,賣酒也算得上是暴利行業。”
李逸也覺得自己多余問這個問題。
從漢朝那時起,釀酒就是一個暴利行業,甚至暴利到漢武帝都紅眼推出了“榷酒政策”,搞起了酒類專賣。
通過行政手段對私營釀酒業進行官方干預,把民間釀的酒全部收歸官方部門,再由官方部門加價賣給消費者。
而相比漢朝,眼下大唐的釀酒業,更為發達。
從皇帝到普通百姓,從朝堂到民間,上上下下飲酒成風。
不但男子喜歡喝酒,而且就連女子,也很喜歡喝酒。
在這種情況下,釀酒這門生意當然會非常賺錢。
李逸自己對此也有深刻且直接的感受。
自從他在東市的酒肆開業之后,每天的五糧液都會被購買一空,用日進斗金來形容,完全不夸張!
從這,就可以看出,在沒有五糧液之前,萬和商會必然是特別賺錢。
而李逸弄出五糧液之后,萬和商會的生意就受到了很大影響。
當然,萬和商會現在肯定也還是賺錢的,畢竟五糧液只在長安賣,而萬和商會的生意全大唐都有。
但問題是,五糧液肯定是會走向全國的,到時候就會對萬和商會的生意造成更大沖擊。
“這萬和商會的反應,倒是夠快!”
李逸在心中嘀咕了一句。
這萬和商會能把生意做這么大,也是有道理的。
五糧液才面市沒多久,萬和商會就看到了其的威脅,并選擇果斷出手。
“對了,你打聽萬和商會干什么?是有什么事嗎?”
程知節打斷了李逸的思考,開口問道。
聽到程知節詢問,李逸也沒有隱瞞,直接把自己與萬和商會的矛盾沖突講述了一遍。
聽完之后,程知節怒了。
“哼!這萬和商會真是無恥,臉都不要了!”
他真是沒想到,李逸剛弄出五糧液沒有多久,就被人惦記上了。
想了想,程知節開口對李逸說道:
“此事你不用擔心,回頭我讓人去跟萬和商會的大掌柜談談,讓他打消搶奪五糧液釀酒方法的念頭。”
聞,李逸向程知節道了一聲謝。
程知節愿意幫忙去協調化解他與萬和商會的矛盾,自然是好事。
不過,從內心深處,李逸并不看好程知節派去的人能說服萬和商會。
這不是簡單的矛盾沖突,而是巨大無比的利益之爭!
萬和商會不可能會輕易放棄。
程知節雖然貴為國公,但在滎陽鄭氏這種名列五姓七望的頂級門閥面前,牌面還真不一定夠。
如果是小事情,滎陽鄭氏應該會給程知節一個面子。
但五糧液的生意,可不是小事情,這可是一座能源源不斷產生財富的金礦,滎陽鄭氏不可能因為程知節出面說和,就會放棄的。
更何況,據李逸所知,程知節現在的夫人,出身同為五姓七望的清河崔氏。
程知節在自己原來的正妻病逝后,之所以愿意取一個比他還大幾歲的清河崔氏的寡婦為正妻,顯然是為了與清河崔氏搭上線。
而五姓七望同氣連枝,考慮到這一點,程知節也不會為了他與滎陽鄭氏徹底撕破臉。
所以,李逸覺得自己還是得做好萬和商會上門找麻煩的心理準備。
“幸好是五姓七望中的滎陽鄭氏。”
李逸在心中自我安慰了一句。
五姓七望,也是有實力差距的。
在大唐的這一時期,滎陽鄭氏幾乎可以說是五姓七望之中實力墊底的存在。
這體現在朝堂上,滎陽鄭氏拿得出手的人并不多,最有名的,也就是沛國公鄭元璹。
直到唐德宗以后,滎陽鄭氏才強勢崛起,著名人物絡繹不絕,光是宰相就出了11個。
聊完萬和商會的事之后,李逸與程知節又聊起了別的話題。
直到下人前來通知吃飯,兩人才停止了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