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的目光在災民們的臉上緩緩掃過,心中的疑慮如同潮水上涌。
他刻意放緩腳步,走到一個蜷縮在角落的老人身邊,溫聲問道:
“老丈,每天的食物夠吃嗎?”
老者渾身一顫,嘴唇動了動,卻沒敢說話,只是飛快地瞥了一眼跟在李逸身后的縣令周明,然后慌忙低下頭,輕輕點了點頭。
見狀,李逸心中的疑慮更重了,不過表面上卻并沒有露出任何異樣。
接著,他刻意放緩腳步,又走到一個抱著幼兒的婦人身旁。
“孩子多大了?在這里可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
李逸放緩語氣,盡量讓自己顯得溫和。
婦人搖了搖頭,聲音細若蚊蚋:
“剛出生四個月,沒……沒有不滿意的地方,多謝大人關心。”
李逸心中的懷疑更重。
他覺得這些災民,有些過于順從了。
便在此時,周明笑著對李逸說:
“楚王殿下,這些災民都是鄉下人,見識淺薄,并且經歷了水災,親人離散、家園被毀,心有余悸之下也不愛多說話,還請您見諒。”
“楚王殿下?”
婦人聽到周明對李逸的稱呼,眼神陡然明亮了一下,仿佛生出了什么期待。
正當她鼓足勇氣想要開口對著李逸說什么的時候,周明轉頭盯著她,沉聲說道:
“殿下問你話,你就實話實說,好好答!別吞吞吐吐!”
他的語氣很溫和,并無嚴厲之處。
然而,他的話剛說完,婦人的身體明顯抖了一下,眼中的光瞬間熄滅,抱緊自己的孩子一不發。
李逸不動聲色地觀察著,意味深長地看了周明一眼。
周明被李逸看得渾身不自在,連忙低下頭,后退了兩步。
隨后,李逸沒有再詢問別的災民,而是又走入那個擺放著許多廬帳的院落之中。
他邁步走向最近的一頂廬帳,伸手摸了一下廬帳的布料,
指尖傳來的觸感格外粗糙,卻又帶著新布特有的僵硬,沒有絲毫被雨水浸泡或長期使用的柔軟感。
更奇怪的是,帳篷底部的麻繩還泛著白色,顯然是剛被剪斷不久。
并且,繩結處的毛刺都沒來得及磨平,甚至能看到新鮮的纖維茬。
“周縣令,這些廬帳看著倒是規整,不知搭建多久了?”
李逸淡淡地問周明道。
周明不假思索地回道:
“回稟殿下,自水災發生后不久,便陸續有災民來到,臣便讓人搭建了這些廬帳,供災民臨時居住,算下來也快有一個月了。”
“一個月?”
李逸挑眉,隨手撿起一塊沾在帳篷布上的泥土,輕輕一捻便碎成了粉末,心中冷笑一聲。
如果真有這么久時間,經歷過雨水之后,帳篷底部的泥土早該板結,哪會如此松散?
并且結合他剛才對廬帳狀況的觀察發現,他敢打包票,這些廬帳的搭建時間,絕對不久。
“此人,不老實啊!”
李逸掃了周明一眼,心中冷笑一聲。
不得不說,這個玉城縣令的表現,從表面上看來,不但沒有任何問題,而且還顯得頗為干練。
奈何李逸來到玉城縣之后,首先看到就是玉城縣的守軍在欺壓災民,第一印象就差了。
所以,在看待周明的時候,也戴上了有色眼鏡。
他覺得,手底下的人都這么囂張跋扈,周明這個玉城縣令多半也好不到哪里去。
果不其然,檢查完這個賑災點之后,李逸更加堅信了自己的判斷。
正常情況下,災民見到前來賑災的朝廷官員,即便敬畏,也該有幾分期待或感激。
可從這個賑災點的這些災民身上,他絲毫沒有看到著這樣的情緒,反而是看到了災民們暗藏著恐懼。
所以,李逸判定,這個玉城縣多半有問題。
心中雖然已經生出了疑心,但李逸卻沒有馬上發難。
因為他現在還不知道周明究竟干了什么貪贓枉法的事,現在對周明動手,只會打草驚蛇。
并且,辦案要講證據,就算他現在點明周明在撒謊,也沒辦法嚴懲周明。
因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周明并沒有犯什么嚴重的錯誤。
所以能做的懲罰,無非就是借著周明撒謊的事,不痛不癢地責罵此人幾句,
這樣的懲罰,在李逸看來沒什么意義。
不動手則已,真要動手的時候,就得一擊致命!
李逸沒有再糾纏廬帳的問題,而是問起了另外一件事:
“周縣令,這賑災點安置的災民,是否就是玉城縣受災百姓的全部?”
聽到這個問題,周明的眼神閃爍了一下,躬身回道:
“回殿下,并不是。”
“玉城縣此次受災嚴重,累及百姓足有五千余人,要用一個賑災點接納全部的災民,較為困難。”
“因此,臣在城中四角,分設了東、南、西、北四個賑災點,眼前這處是西賑災點,安置了九百余人。”
“其余三個賑災點,安置的人數也差不離多。”
“至于剩余其他災民,因親友在周邊村鎮或鄰縣,已自行投親靠友,臣也派人登記造冊。”
“不錯,周縣令做事很有章法,考慮得很周到。”
李逸隨口稱贊了周明一句。
當然,這只是為了麻痹此人而已,這家伙在李逸心中,可以說已經上了黑名單。
而周明得到李逸的夸獎之后,趕緊謙虛地回道:
“殿下謬贊!臣愧不敢當!臣只是心憂災民,故而多考慮了一點而已。”
“災情當頭,多考慮是應該的。”
李逸隨口回了一句之后,接著說道:
“走吧,帶本王去其余三個賑災點看看。”
“遵命。”
周明恭聲回道。
接下來的時間,李逸在周明的帶領下,檢查了東、南、北這其余三個賑災點。
情況與西賑災點的情況差不多。
表面上看起來井然有序,災民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但還是同樣的問題,經不起仔細觀察推敲。
看完最后一個賑災點之后,周明恭聲請示李逸道:
“楚王殿下,已經到了用晚膳的時間了,臣在縣衙之中略備薄酒,還請殿下賞光前往。”
李逸搖頭道:
“不急,先帶本王去糧倉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