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么肉?”
“豚肉。”
李逸回道。
說出這個答案之后,李逸本以為他這位孫姨娘會大吃一驚,然后不再吃這道菜,并質問他怎么能吃豚肉呢?
因為他從孫姨娘的談舉止判斷,這位孫姨娘應該出身大戶人家。
而據他所知,在明清以前,社會普遍觀念認為豬肉是賤肉,是沒有人吃的。
結果,長孫皇后的反應令李逸很意外。
“沒想到,豚肉居然能做得如此美味。”
長孫皇后稱贊一句,又夾了一塊肉。
見狀,李逸有點懵。
他都已經想好了怎么給孫姨娘解釋,并說服她繼續吃豬肉的準備了。
沒想到完全用不上。
“為什么會這樣?”
李逸帶著疑惑不解,在吃飯的同時,打開了腦海中的ai查閱起來。
很快,ai給出了答案。
“瑪德,那些網絡寫手就不能嚴謹一點嗎?”
李逸在心中吐槽了一句。
他雖然是文科生,但真沒研究過古代吃不吃豬肉這個問題,反而是在不少歷史網文中看到過穿越男主靠推廣閹割豬的技術提升豬肉口感,然后改變人們飲食習慣的橋段。
由此,他形成了明清以前華夏古人不吃豬肉的刻板印象。
現在仔細一查,才知道完全是錯誤的。
首先,豬閹割技術在甲骨文中就有記載,西周的時候就可以確定是有這個技術了。
網文中的男主除非穿越到西周以前,否則用不著他推廣豬閹割技術。
因此,不存在豬沒有閹割,豬肉會有騷味,所以沒有人吃的情況。
其次,從商周時期開始,華夏古人就開始吃豬肉了。
在魏晉南北朝,吃豬肉特別普遍,竹林七賢之一阮籍就喜歡吃蒸豚。
成書于北魏的《齊民要術》,專門記載了蒸豚的一些做法。
從做法的復雜程度上看,肯定不是平民百姓能吃得上的,只有貴族才會費那么大功夫去吃蒸豬肉。
南北朝時期,距離初唐不算特別遠,所以初唐貴族不太可能不吃豬肉。
在《全唐詩》之中,還有“蒸豚揾蒜醬”的詩句,史書中記錄的唐代燒尾宴,也有蒸豚肩的記錄。
總之,包括貴族在內的唐朝人,是吃豬肉的。
李逸忙著看ai的回答,而長孫皇后則是忙著吃菜。
好吃!
真好吃!
長孫皇后揮舞著筷子,不停將菜送入口中。
第一次吃炒菜,她完全停不下來。
最后直到自己完全吃不下,長孫皇后才停了下來。
“逸兒,你做的菜太好吃了!我好久沒吃這么撐了。”
長孫皇后揉著自己的肚子,開口稱贊道。
但緊接著,長孫皇后心中涌現出一股憂傷。
她看著好李逸,很是心痛。
熟能生巧,李逸能把菜做這么好,肯定是因為平時經常做菜,才有這手藝。
一想到自己在宮中錦衣玉食,而李逸在民間吃苦受罪,長孫皇后就愈發覺得愧疚,覺得對不起李逸。
“逸兒,這些菜,是有人教你做的嗎?”
掩下心中的的愧疚之情,長孫皇后輕聲問道。
李逸隨口回道:
“沒人教我,這鐵鍋炒菜之法,是我自己一個人琢磨出來的。”
“我父母早亡,總得自己把自己照顧好才行,所以閑來無事就喜歡琢磨點吃的。”
李逸又笑著補充了一句。
看著李逸的笑容,長孫皇后的眼眶有些發紅,這孩子十幾年過得太難了。
她甚至都有些埋怨李世民了。
就算是必須要窮養,也不能讓李逸過得這么苦吧。
“逸兒,你放心,以后姨娘一定會讓你過上好日子!”
“你想把宿國公、魏相、衛國公他們的女兒全部娶回家,姨娘會想辦法滿足你這個愿望的!”
長孫皇后認真無比地對李逸承諾道。
“啊這……真不用,我就是開玩笑的,孫姨娘別當真啊!娶妻一事,真不急!”
李逸趕緊開口道。
穿越前被自己父母催婚,穿越后還要被這位孫姨娘催婚,這也太魔幻了。
關鍵他現在的身體,也才十五啊!
“怎么能不急?你都這么大了,必須也考慮了!”
“這事你別管了,交給我就是。”
長孫皇后拿定主意,回頭想辦法讓李逸見見這幾家的女兒。
哦,程知節家的不用,李逸已經見過了。
兩人又交談一陣之后,長孫皇后離去了。
臨走的時候,她沒忘記幫李世民要幾串冰糖葫蘆。
回到皇宮之后。
長孫皇后來到了御書房。
此時,李世民還在審閱奏折。
“二哥,嘗嘗逸兒做的冰糖葫蘆。”
長孫皇后把冰糖葫蘆遞給了李世民。
如同長孫皇后一樣,李世民在品嘗了冰糖葫蘆之后,也是贊不絕口。
“這小子,還真是給人驚喜不斷啊!”
李世民吃完冰糖葫蘆,感慨了一句。
聞,長孫皇后附和道:
“事啊,逸兒的本事確實多得很!”
“今天,他還給我做了一頓飯,他做的菜特別好吃!”
“我就從沒吃過那么好吃的菜,就算是宮中御廚做的菜,也無法與逸兒做的相提并論!”
“這小子會做菜?”
李世民愣了一下。
長孫皇后點了點頭,回道:
“會,逸兒的廚藝很高明,他今天給我做了鐵鍋炒菜,是他自己發明的做法,味道好極了!”
“看來,他還是更喜歡你這個當阿娘的啊,我照顧了他十幾年,也沒見他給我做一頓飯,嘖嘖。”
李世民酸溜溜地回道。
他已經拿定主意,回頭等他有時間去看李逸的時候,非得讓李逸給他做好幾頓飯才行。
聽長孫皇后把李逸做的菜夸得天花亂墜,他饞了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李逸得多做幾頓,他心里才平衡。
看著滿臉不爽的李世民,長孫皇后樂得直笑。
……
又過一日。
到了李逸該去程知節家做客的那一天。
李逸帶著準備好的禮物,來到了宿國公府。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