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皇家工坊。
李世民帶著魏徵與馬周,來到了工坊內一座單獨院子的門前。
看見這座院子被許多士兵守衛著,魏徵不禁對這座院子產生了好奇。
今日朝會結束之后,李世民特意讓人留下了他與馬周,說要帶他們看一個很重要的東西,然后就帶著他們來到了這里。
所以,究竟院子里面有什么東西,會讓陛下如此看重?
另外,為何會帶上馬周呢?
魏徵心中有些疑惑不解。
他是門下侍中,是朝堂重臣,陛下找他有要事相商,很正常。
但馬周,只是侍御史頭兼朝散大夫,算不上是重臣,為何會被陛下一同叫來呢?
“難不成,這院子里發生了什么案子不成?”
魏徵心中猜測道。
而他之所以有這樣猜測,與馬周擔任侍御史有關。
侍御史的職責,除了有權對五品以上官員進行監察彈劾外,還分管東西兩推事務,審理京師百司及諸州案件,與刑部、大理寺組成“三司推事“審理五品以上官員。
如果皇家工坊內突發什么案件,讓馬周這個侍御史前來,倒也說得過去。
另一邊,馬周其實也是這么猜測的。
不過,當李世民帶著兩人走入院子之中后,兩人便知道他們想錯了。
“臣等參見陛下!”
院子中的所有人看見李世民之后,趕緊行禮參拜。
李世民示意這些人平身之后,開口問一個老工匠道:
“胡大智,都準備好了嗎?”
“回稟陛下,已經全部準備好了,現在便可以演示了。”
這個名為胡大智的老工匠開口回道。
他的臉上隱約有著激動之色。
當初李世民向他講述活字印刷術,并命令他負責具體試驗活字印刷術的時候,他簡直驚為天人,萬萬沒想到世上竟有如此玄妙的方法。
而當他按照李世民講述的步驟,一步步成功將活字印刷術成功試驗完成后,他心中產生了莫大的自豪。
雖然這活字印刷術不是他發明的,但能參與進這件事之中,對他一個工匠而,已經是巨大的榮耀了。
故而,在收到陛下今日要前來觀看他演示活字印刷術的消息后,他十分激動。
聽見胡大智的回答后,李世民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后轉頭對魏徵與馬周說道:
“兩位卿家,朕帶你們看一個利國利民的好東西!”
接著,他下令胡大智開始演示。
聽到李世民的話,魏徵與馬周的好奇心完全被激發出來。
他們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能讓李世民如此重視的東西,究竟是什么?
在眾人的期待中,胡大智帶著工匠們開始了他們的表演。
按照李世民的要求,要演示活字印刷術的印刷全過程,所以工匠們并沒有提前排版。
只見一個識字的工匠翻開《論語》的第一頁,按照內容挑選出了所需活字,并將其排版在銅制字盤內。
然后,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物覆蓋銅制字盤并加熱,使活字平整粘連形成版型。
接著,工匠在排好的版上均勻刷墨,覆蓋紙張后用平刷輕壓,使墨跡清晰印在這張紙上。
“陛下請看。”
胡大智雙手捧著這張紙,將其遞給了李世民。
看著這張印滿《論語》第一頁內容的紙,李世民眼中閃過喜悅之色:
“成了!”
雖然之前聽李逸描述活字印刷術的時候,他便相信活字印刷術能行,但此刻親眼見證活字印刷術的實際成功,他內心涌現出了巨大的激動之情。
有了活字印刷術,書籍的成本將會大幅度降低,會有更多人買得起書。
“兩位卿家,你們也看看。”
李世民將手中的紙先遞給了魏徵。
魏徵看完之后,將這張紙遞給了馬周。
看完活字印刷術的操作全程,再看完這張印滿《論語》第一頁內容的紙,兩人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們能入朝為官,并且得到李世民這個皇帝的信任,自然都是擁有較高眼光見識的人。
兩人很清楚,在以眷抄為主要手段制作書籍的大唐,這種新的制作書籍的辦法意味著什么?
相比讓人眷抄,這種新的方法實在是太方便、太快速了。
這絕對是劃時代的發明!
便在此時,李世民開口問兩人道:
“兩位卿家覺得這活字印刷術如何?”
“非常好!有了這活字印刷術,以后就能大量印刷書籍了!”
魏徵開口回道。
在魏徵之后,馬周開口表達了同樣的意思。
聽完兩人的話,李世民淡淡地開口問道:
“兩位卿家可知道這活字印刷術對朝廷的意義?”
“恕臣愚鈍,請陛下明示!”
魏徵搖頭回道。
很明顯,李世民提這個問題,就不是讓人回答,而是想要人襯托一下,然后彰顯自己的高瞻遠矚。
不要以為魏徵是個經常向李世民進諫的人,就真以為魏徵一點情商沒有,只會直來直去。
記住,能成為朝廷重臣,得到重用的人,就沒有傻子。
別看魏徵動不動就犯直諫,但事實上,魏徵是很會看形勢,很懂說話藝術的。
真要是那種一根筋的人,李世民就算再大度,也不會重用。
就比如這個時候,魏徵就知道該怎么回答李世民的提問。
就算他知道答案,那也得讓李世民自己說。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會魏徵還真不知道李世民這個問題的答案。
馬周同樣不知道,所以跟著魏徵一起搖頭。
看著等待答案的兩人,李世民沉聲說道:
“活字印刷術,將是朝廷打擊門閥世家的有力武器!”
接著,李世民將李逸當初說的“門閥世家的真正根基是知識壟斷”那一套說法轉述給了兩人。
兩人聽完,恍然大悟。
“陛下真是深謀遠慮,洞若觀火!”
魏徵與馬周看向李世民的目光之中,帶著敬佩之意。
這一番知識壟斷的說法,簡直令他們大開眼界,他們從未想過從這個角度去思考門閥世家的問題。
只能說,不愧是陛下,看問題,就是看得比他們更深刻。
李世民察覺到兩人的敬佩目光,不禁暗自得意。
雖然這些說法不是他想出來的,但是他兒子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