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這一聲“住手”,兩名男子從暗中走出,快速來到大堂上,將李逸護在了身后。
剛剛沖入縣衙的長孫皇后遠遠看到這一幕,頓時停下了腳步。
方才聽到有人要對李逸用刑,她一著急,就沒想太多,只想著盡快沖進去阻止。
但現在看到已經有人出面阻止之后,她突然冷靜下來了。
作為皇后,她長期居于后宮之中,一個小小的萬年縣令,可沒機會見過她。
所以她要救出李逸,就得自爆身份。
但十五年之期未滿,為了保險起見,她不能在李逸面前暴露出皇后的身份。
因為她的身份一旦暴露,李世民的真實身份自然也就在李逸面前隱瞞不住了。
以李逸的聰明程度,肯定會聯想懷疑他自己的真實身份,并尋根問底。
到時候,事情就很難辦了。
“那兩個人是百騎吧?”
等李世民等人也追上來之后,長孫皇后開口問百騎統領李君羨道。
“回稟皇后娘娘,是的。”
李君羨恭聲回道。
聞,長孫皇后點了點頭。
她剛才也是太擔心李逸才會亂了方寸,忘記李世民早就在暗中安排了百騎負責保護李逸。
就算她與李世民沒有及時趕來,李逸也不會有事。
李世民看見長孫皇后已經冷靜下來,便將本來打算勸阻長孫皇后不要貿然沖入縣衙大堂的話收了回來。
他轉而吩咐李君羨道:
“李君羨,此事交給你出面處理。”
“先讓二皇子離去,然后將萬年縣令帶到縣衙后堂,朕有話問他。”
“遵旨。”
李君羨恭聲回了一句,然后快步走向縣衙大堂。
“觀音婢,你是跟我去后堂,還是在這里等逸兒?”
李世民又開口問長孫皇后道。
長孫皇后沒有半點猶豫地回道:
“我去外面等逸兒。”
有李君羨這個百騎統領出面放人,李逸馬上就能離開了,她沒必要在縣衙里面等,免生枝節。
至于看李世民懲處萬年縣令,她沒那個興趣。
不用想,此人的下場一定會
反正李世民肯定不會輕饒了此人,她不如把這點時間用來陪李逸。
與此同時。
就在長孫皇后等人交談的時候。
另一邊。
萬年縣令周文淵看著突然冒出的兩個人,臉色微變。
怎么會突然冒出兩個來歷不明的人幫李逸?
這種突如其來的變數,讓他心中涌現出一股不好的預感。
李逸打量著擋在自己身前的兩人,心中第一反應是這兩人是程知節派來的。
因為整個長安城他認識的人之中,有能力、有意愿、有膽量幫助他的,他覺得就只有程知節這位當朝國公了。
“你們是何人?為何干擾本官審案?”
周文淵看著這兩個百騎,沉聲問道。
兩位百騎中的一人邁步上前,從懷中掏出一塊令牌舉在周文淵的面前,并開口說道:
“周縣令,我等乃百騎侍衛。”
“至于為何干涉周縣令審核,想必周縣令自己也清楚。”
“本朝有五聽之法的規定,此案你今日第一次審理就用刑,有違本朝律法規定。”
“難不成,周縣令堂堂一方縣令,連五聽之法都忘記了?”
這個被安排來保護李逸的百騎,在百騎中也是精英,頭腦非常靈活,善于應變。
這時候,他肯定不能看著李逸被用刑。
開玩笑,這可是二皇子殿下,要真被這群萬年縣的捕快上刑了,那就是捅了天大的簍子。
回頭陛下秋后算賬的時候,不但萬年縣從縣令到捕快死定了,而且他們幾個負責暗中保護李逸的百騎也肯定會被嚴懲。
所以,他們肯定要出頭阻止這件事。
但要想成功阻止這件事,除了必須要暴露身份之外,還得有合適的理由。
真實理由,那當然因為李逸是當朝二皇子,身份尊貴。
可這個真實理由不能說啊!
因為他們當初接到的旨意,就是絕對不能對外暴露李逸的真實身份。
所以,必須要有另外一個合適的理由。
而這個百騎的反應極快,很快便想到了理由。
他口中的五聽之法,是朝廷對于使用刑訊手段的規定。
指的是在官員們決定開始用刑之前,需要先仔細查明實情查明真相,然后再根據倫理和法理來判斷這件事情需不需要用到刑罰。
在幾次審問之后,審訊官依舊得不到準確的答案的時候,才可以用刑。
并且,是對于那些有重大作案嫌疑但是卻不配合調查的疑犯,才能動刑。
總之,查案的時候用刑,是有嚴格規定的,不是說審訊官想用就能用。
像萬年縣令周文淵這樣,才第一次審問就要用刑的情況,顯然是不合法的。
不得不說,這名百騎找的這個理由,非常合理。
李逸聽完這個百騎的話之后,心中也是給此人點贊。
在他的印象中,百騎侍衛屬于武力擔當,沒想到也能出這樣對律法很精通的人。
難怪程知節會找此人來救他,這真是找對人了。
是的,李逸現在已經確認了,這兩名站出來幫助他的百騎,一定是程知節叫來的。
他甚至猜想,程知節肯定是去求了當今天子李世民。
畢竟,百騎在如今的大唐,是天子隨身侍衛部隊,是精英中的精英,皇帝心腹中的心腹。
除了皇帝之外,就沒有其他人能指揮得動了。
并且,程知節上次也跟他說了,如果滎陽鄭氏做得太過分,就會去找李世民做主。
那么,李世民為什么會同意程知節的請求呢?
李逸猜測,應當是與他提出的“吐蕃威脅論”有關系。
之前程知節說過了,“吐蕃威脅論”在朝堂上引起了很大轟動,并讓他李逸的名字進入了朝堂,在李世民那里留下了印象。
而李世民一向愛惜人才,所以會同意派百騎出面幫他。
再說,放在華夏歷史上,李世民是當之無愧的明君,知道下面的官員在勾結門閥制造冤案,肯定也會管。
“宿國公確實仗義啊!”
李逸心中感慨萬分,卻不知他想錯了。
他把自己父親李世民的功勞,都算在了程知節的頭上。
另一邊。
周文淵看到令牌,聽完這名百騎的話,臉上雖然沒有露出太大異樣,但卻瞳孔微縮,心頭一震:
“百騎!”
他心中莫名感到心虛。